南方財經記者張夢琦 實習生 昝金玉 惠州報道
“作為海洋漁業大省,廣東始終走在國內種業創新發展的前列,現在正全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南方種業創新基地。”6月28日,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百萬種苗”助力“百千萬工程”暨2025年中央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增殖放流現場活動在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大亞灣基地舉行。據悉,此次活動在主會場以及分會場同步進行,當天共送出534.4萬尾苗種,包括黃金鲹、藍圓鲹等熱門品種。
為加速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建設,廣東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借助種苗贈送、技術推廣、產業對接等多種方式,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梁,促進政科企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融合,為廣東省漁業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奠定堅實基礎。
為培育更多適合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的品種,推動海水種業升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實施了“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自2024年7月6日啟動以來,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多個項目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海水種業培育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如硇洲族大黃魚野生群體馴養全面成功、章紅魚實現全人工繁育、波紋龍蝦實現100%抱卵、青衣魚在國內首次實現人工產卵、金槍魚在國內首次實現陸基循環水池塘馴養、四指馬鲅在國內首次實現工廠化全鏈條培育養殖,為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種苗儲備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通過線上視頻形式向活動舉辦表示祝賀,對種業攻關項目的成果給予了肯定。他希望,廣東能夠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我國海洋漁業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以中心統籌—科研院所研發—企業試養良好的閉環機制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助推我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多方聯動的機制打破了科研與產業脫節的困境,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要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產學研合作,攻克更多關鍵技術難題,培育更多優良品種,提高現代化海洋牧場的綜合效益。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已建立種業對接幫扶機制,將科研成果與沿海地區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子課題團隊產出種苗的30%用于幫扶14個沿海地級市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主體和“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養殖主體。目前,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已累計送出1578.4萬尾苗種。
活動現場進行了2025年中央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增殖放流活動,為廣東海洋生態系統注入新的活力。廣東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生態修復、突出生態保護、強化生態共治,持續推進增殖放流科學化、規范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