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海關總署周日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并要求企業重新注冊及提交放射性檢測證明。此舉發生在2023年8月日本啟動核污水排海引發中國全面禁令22個月后,經多輪談判及國際監測確認安全。期間日本水產對華出口暴跌,但通過開拓歐美、東南亞市場,其食品出口總額反創新高。
一、在日方宣布中國將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一個月后,沉默的中國海關總署宣布,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的水產品進口。
6月29日周日,中國海關總署周日發布2025年第140號公告稱,“在持續開展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且結果未見異常,日本政府承諾保障輸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原則,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方決定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下同)進口”。
6月1日,三郎在《中日海鮮貿易現羅生門!日方急宣禁令解除,中方冷回未達成協議》一文中向讀者們介紹,5月底日本方面稱,中國將恢復日本海鮮進口,但中方未確認就海產品進口問題與日本達成協議。導致中日海鮮貿易出現羅生門。
5月30日,美聯社披露,日本稱中國將恢復因福島核事故而停止的日本海鮮進口。
日本相關人士5月29日透露了這一消息。稱在5月28日于北京舉行的中日相關部門局長級磋商中,雙方確認了以恢復進出口為目標證明水產品安全性的方案。
二、中國進口日本部分地區的水產品的條件是什么?
一是排除10個縣的水產品。
公告指出,“即日起恢復部分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進口,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0個都縣除外”。
二是已暫停進口的水產品生產企業應當重新申請在華注冊。
公告稱,“日本輸華水產品企業應當符合我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等相關規定。已暫停進口的水產品生產企業應當重新申請在華注冊,獲得注冊之日起生產的水產品方可輸華;對于食用水生動物,其養殖、包裝企業也應當重新申請在華注冊,完成注冊登記之日起方可開展輸華貿易”。
三是需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衛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區證明。
公告補充道,“日本水產品進口申報時,應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衛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區證明。;海關對日本輸華水產品實施嚴格監管,一旦發現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或日方未能有效履行官方監管責任,將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切實保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
中國海關總署2023年第103號公告同時宣告廢止。
三、從禁止到有條件恢復,中間圍繞進口日本水產品發生了什么?
1,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導火索。
中國海關總署于2023年8月24日發布公告,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這一決定的直接導火索是日本當日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日本認為其排海的核污染水經聯合國原子能機構檢測符合排海標準,歐美國家也聲稱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符合國際標準。
但我國認為,日本無視國際社會對排海計劃安全性、數據可靠性及生態風險的長期質疑,此舉將放射性污染風險轉嫁全球,嚴重威脅中國消費者健康和食品安全,因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世貿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相關規定采取緊急措施,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2,暫停進口日本的水產品早有前奏。
實際上中國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前,對日本食品的監管已逐步收緊。2021年起禁止進口福島等10個都縣食品,并對其他地區水產品實施100%查驗及放射性檢測。2023年7月新增鍶和氚檢測,導致當月日本水產品對華出口額環比暴跌35%。2023年8月24日中國將禁令范圍擴大至日本全境水產品,香港、澳門同步禁止10都縣水產及農產品。
3,日本向WTO申訴。
2023年9月,日本向世貿組織提交文件,宣稱中方措施“不可接受”,要求撤銷,并獲歐洲和美國聲援。
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強硬反駁,多次強調禁令符合國際法規,斥責日本“一意孤行”“轉嫁風險”,要求日方“反躬自省”。
4,中國同意建立第三方獨立監測機制。
2024年,經10余輪談判,中國同意建立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導、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方獨立監測機制,中方據此承諾逐步解禁符合標準的水產品。
實際上中方準備重啟進口日本水產品在去年10月已經開始前期輿論準備。《環球日報》報道,去年10月份,中國專家赴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口附近海域獨立采樣。稱國內科研機構已經完成了對樣本的檢測和分析,認為該區域海水的核污染未見異常。當時輿論認為,官方公開報道此事,應該是為取消對日本海產品進口禁令打好輿論基礎。
四、兩年間,日本水產品出口結構和中國水產品進口渠道已發生永久性變化,此時取消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有何深意?
此前,中國市場占日本水產出口近四成份額,2022年對華出口額達2783億日元約人民幣43億元,對香港出口2086億日元約32億元人民幣。
2023-2024年禁令期間,日本對華水產出口暴跌92.3%,俄羅斯及中國本土企業搶占日本丟失的水產品市場,即使取消進口禁令,日本原來的在華水產品市場份額恐怕難以恢復。
由此可見,禁令導致中國水產品進口供應鏈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
公布進口禁令后,以及看到上述數據后,不少國人認為這一舉措肯定對日本漁業造成重創。
但實際上,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并未能導致日本食品出口萎縮,但劇烈改變了日本的食品出口市場結構。
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2024年日本的食品包括水產品出口,在受到中國打擊后繼續擴大。由于面向美國、歐洲和東南亞等的出口增長,彌補了對持續禁運日本產水產品的中國出口減少,日本食品出口額連續12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2024年的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的出口額同比增長3.7%,達到1.51萬億日元。這是日本食品出口首次突破1.5萬億日元大關。
推動日本食品出口擴張的主要動力,是出口目的地的多樣化。日本對曾是最大出口目的地的中國大陸的出口額同比大幅度減少29.1%,降至1681億日元,在食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23年的16.3%下降至11.1%,市場占比下降了三分之一。對中國香港的出口也因此減少了6.6%。但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長15.4%,取代了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大幅度減少的需求。
其中對美國出口額大幅增長17.8%,達到2429億日元,這是自2004年以來,美國重新取代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食品出口市場。以中國的禁運措施為契機,日本扇貝的對美出口翻倍增長。
在日本食品出口額最高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除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外,均刷新出口額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對歐盟的出口增加18.5%,對韓國、越南和泰國的出口也增加了10%~20%。
以至于有記者詢問日本水產品出口企業社長,為什么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后,歐美和東盟對日本食品的進口反而大幅度增加了。被采訪的社長幽默回答:“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等級超過了歐美和東盟”。
既然都木已成舟,中日為何談判達成取消日本水產品禁令呢?
對于日本而言,推動中國取消日本水產品禁令,是其外交成果之一,能夠成為其政績。與此同時,日本希望繼續推動食品出口的快速增長,202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將農產品出口額擴大至2萬億日元、2030年擴大至5萬億日元的目標。如果中國取消禁令,日本對這一目標自然更容易達成。因此日本官員仍然致力于中國取消對其水產品的禁令。
對于中國而言,目前處于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取消對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有助于加強中日貿易合作,共同應對美國的貿易戰。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