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發帖,網上看到一位大V對茅臺現狀的評價。不少人都說現在政策變了,沒了金融炒作,又也沒了消費支撐,高價茅臺堅持不了太久了,你們覺得呢?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我們來仔細閱讀這篇頗有見地的帖子。
這篇帖子的核心強調幾點信息:
其一,茅臺的神話,可能真的要結束了。
2023年茅臺流通價格指數跌了23%,各種炒作的生肖酒、年份酒價格直接腰斬。
其二,分析茅臺價格崩塌原因就是,金融屬性被抽掉了。
過去茅臺是硬通貨,能投資能抵押?,F在政策收緊,稅收上重點監管,嚴打白酒非法集資,把投機的路堵死了。
其三,失去了真正的終端消費群體。
老一輩50后、60后,當年是消費主力,現在都開始喝茶養生,白酒消費量五年降了三成多。傳統的高端飯局,茅臺的收入占比已經跌破了50%。
中堅力量80后、90后,酒桌上可能還離不開,但自己花錢更愿意喝點精釀啤酒、威士忌。
茅臺也想過辦法,出了個小瓶裝的,結果銷量慘淡。至于00后,那更是徹底不認。他們覺得白酒又辣又老氣,寧愿喝果酒、預調酒。茅臺跨界搞的冰淇淋、巧克力,看著熱鬧,但真正能轉化成喝酒用戶的,寥寥無幾。
其四,三代人都不接盤,經銷商的日子最難過。去年有160多家經銷商不干了,剩下的庫存周轉天數從98天暴增到142天。
其五,沒了金融炒作,又沒了消費支撐,價格還能挺多久?
有券商預測,如果消費沒起色,明年價格可能跌到八九百。如果只算成本和品牌價值,一瓶的合理價位甚至在六七百。
最后得出結論,一個靠投機和送禮文化撐起來的時代,正在落幕。
針對此事,有網友評論,紅木家具金融屬性沒有了,消費群體也斷代了。
有網友分析,高檔酒真正消費主力一直是中產,簽合同買,送領導買,套關系買,高檔朋友圈買。而現在經濟轉差,項目不賺錢,關系懶得走,所以中產不買了,銷量就大跌了。
有網友感慨,一個流通在市場上的商品。有了金融屬性后,大家一起來炒作,到最后。哪一個不是一地雞毛的?以前的蘭花,普洱茶。拉布布。酒是個好酒,公司也是個好公司。股價誰能預測呢?
6月30日,據“今日酒價”公眾號披露的批發參考價顯示,2025年飛天茅臺原箱較前一日下跌25元,報1935元/瓶;2025年飛天茅臺散瓶較前一日下跌20元,報1840元/瓶。2024年飛天茅臺原箱較前一日下跌25元,報1945元/瓶;2024年飛天茅臺散瓶較前一日下跌30元,報1850元/瓶。
- 誰是中國人心中最頂級的奢侈品,最通用的社交貨幣?答案各有千秋,但茅臺一定是繞不開的選項。
有言道“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千百年來茅臺在歷史的長河中肆意流淌,其身份標簽早已不再是一款普通的酒,而是人情世故的濃縮,金融產品的內核。
但最近一段時間,價格下跌成了茅臺揮之不去的陰影。自從進入到5月中旬,飛天茅臺的市場交易價一路走低,完全沒了昔日的光彩。曾被奉為可理財、可抗通脹、永不下跌的傳奇“市場金釘子”茅臺,價格終究還是迎來了崩塌。
細究茅臺的境遇,背后是中國白酒行業的一次大象轉身,當金融狂歡泡沫褪去,理性消費才會堅守白酒品質基因與文化底蘊,使其在年輕化與全球化浪潮中重獲新生。
但是,當茅臺酒慢慢地恢復到酒的屬性,酒桌上的屬性,慢慢脫離儲藏和炒作的屬性。一旦回到酒桌上,那就必須拼刺刀了,就會陷入內卷。
各大品牌白酒都不錯,像五糧液、國窖1573等價格都比較劃算,喝起來和茅臺沒啥大差別,沒必要買這么貴的酒。
如今禁酒令一下,那公款消費基本就停止了,之前真正喝的,又有多少人自掏腰包買?少之又少。
相信茅臺公司回歸理性,合理定價讓廣大愛好者喝的起,這樣才讓廣大顧客喜歡。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