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于泊升
在濟南,一場關于航空交通樞紐升級的建設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承載著提升城市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是山東交通領域的一項關鍵工程。目前,該工程建設已進入全面加速期,掀起了萬人施工大會戰,一座新的國際航空門戶加速成型。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
萬人奮戰建設一線
走進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的施工現場,機械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建設的交響樂。數十臺塔吊高聳入云,揮動著長臂,將建筑材料精準地吊運到各個施工點位;土方車、混凝土攪拌車、工程裝載機等上千臺機械設備往來穿梭。上萬名工人分布在各個作業面,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各項施工任務,或綁扎鋼筋,或澆筑混凝土,或安裝設備,每一個動作都凝聚了專業專注。
在航站區施工現場,60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建設正如火如荼。航站樓主樓主體結構已初見規模,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和屋面鋼網架拼裝工作。6條指廊也在競相推進,A指廊加快基礎開挖作業,B指廊一層、二層梁板柱施工基本完成,C、D、E指廊屋面鋼網架施工有條不紊,巨大的鋼網架在工人們的協作下逐漸成型,展現出未來航站樓的獨特架構,F指廊樁基施工全部完成,現場作業人員干勁十足,爭分奪秒,只為能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高達99.8米的塔臺已經完成封頂,玻璃幕墻吊裝施工完成,機電安裝和整體裝飾進入尾聲。抬頭望去,百米高塔,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和強烈震撼。
綜合交通中心(GTC)的建設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首開區已進入裝飾裝修階段,共構區四層主體結構完成過半。在現場可以看到,交通中心的整體輪廓已經清晰呈現,未來這里將成為各種交通方式匯聚的核心區域。
西飛行區建設區域同樣一片繁忙景象。西一、西二兩條3600米跑道初現雛形,正全力推進跑道水穩基層、道面混凝土及下穿通道主體施工。他們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對每一層結構進行精心鋪設和壓實,確保跑道的質量和穩定性,為未來飛機的安全起降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工藝創新
創新施工突破重重難關
在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中,各種創新技術的應用成為了工程建設的強大助力,讓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得以順利推進。
在T2航站樓的建設中,創新應用“BIM+數字系統”。通過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將整個航站樓的設計、施工和運營信息整合在一個數字化平臺上。從建筑的整體結構到每一個細小的構件,都能在這個虛擬模型中清晰呈現。這不僅方便了施工人員提前了解施工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還能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實時模擬和優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復雜的管線布置施工中,利用BIM技術可以提前對各種管線進行碰撞檢查,避免了在實際施工中出現管線沖突的情況,減少了施工變更和返工,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異形柱施工工藝也是一大亮點。航站樓中獨特的混凝土開花柱造型獨特,不僅是建筑的裝飾元素,更是主要的豎向受力構件。這些混凝土開花柱一共5大類164顆,要達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施工難度極大。項目團隊運用tekla和犀牛軟件進行三維建模,對整個模板進行試拼裝,并創新采用三維定位的鋼筋加工技術,對每一根鋼筋進行深化和放樣。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澆筑速度和振搗工藝,確保每一根開花柱都能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和外觀效果。
在塔臺建設中,自主研發的“鋼鋁木復合一體式造樓機”發揮了重要作用。塔臺層高多變、作業面狹窄,傳統的施工設備難以滿足施工需求。這臺造樓機針對塔臺的特殊結構和施工環境進行設計,能夠實現高效、安全地施工。它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可在不同層高和作業條件下靈活調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也保障了施工人員的安全。
屋面鋼結構支撐柱的安裝采用了先進的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由于支撐柱體積大、重量重,傳統的吊裝方法難以滿足精度和安全要求。液壓同步提升技術通過計算機控制多個液壓千斤頂,實現對支撐柱的同步提升和精確就位。在提升過程中,實時監測支撐柱的位置和受力情況,確保整個安裝過程平穩、安全,有效地解決了大跨度、超重鋼結構安裝的難題。
空軌一體快進快出
編織無縫銜接交通網絡
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致力于打造一個“空、鐵、軌、陸”零距離換乘的現代化航空綜合交通樞紐,讓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已經通車運營,為旅客市區往返機場提供了一種更加便利的選擇。從市區乘坐地鐵,無需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就可以直接抵達機場。在機場內,地鐵出站口與候機樓之間通過便捷的通道相連,旅客可以輕松找到換乘路線。
為了提升空軌換乘效率,濟南機場還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優化提升地鐵出站口園林景觀,候機樓外增設直梯、扶梯,增設候機樓與出站口道路交通信號,更新候機樓內外換乘指示標識等,讓旅客在換乘過程中更加順暢、舒適。
機場主進場路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雙向4車道地面道路升級為雙向10車道高架快速路,于2024年9月29日正式通車。寬闊的道路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緩解了機場周邊的交通壓力。車輛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航站樓,為旅客的出行節省了時間。
未來,濟濱高鐵接入綜合交通中心后,將與航空、地鐵、高速公路實現“零距離換乘”。想象一下,旅客下了高鐵,通過便捷的通道就能直接進入機場候機樓辦理登機手續,或者從機場出來后,無縫換乘高鐵前往其他城市,這種高效的交通銜接將極大地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綜合交通中心地上三層、地下二層,地上部分設置換乘大廳、長途巴士候車廳、旅游集散中心及配套服務設施,連通T2航站樓;地下部分設置換乘大廳、值機區、空鐵聯運換乘通道、行李通道,連通T1航站樓。停車樓設置私家車、網約車等停車區及配套服務設施,滿足各類車輛停放需求。在這里,各種交通方式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旅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出行選擇。
規模躍升能級跨越
濟南機場邁向國際新門戶
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計劃2026年底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屆時,一個全新的現代化航空綜合交通樞紐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從硬件設施上看,濟南機場的服務保障能力將大幅提升。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的保障需求,總機位由69個增加到211個。這意味著更多的航班可以在這里起降,更多的旅客和貨物可以通過濟南機場進行中轉和運輸,進一步提升濟南在全國航空運輸網絡中的地位。
T2航站樓創新性采用六指廊構型,呈現“大集中、小分散”布局,向心環抱、分段落客、分區值機,60%登機口位于旅客步行距離350米范圍內,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控制在600米以內,最大限度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旅客在航站樓內可以更加便捷地找到登機口,減少步行距離和時間,提高出行效率。
從區域發展角度來看,濟南機場的升級將成為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它將輻射帶動周邊10多個城市、7000多萬人口,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臨空經濟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借助機場的交通優勢,吸引更多的產業集聚,如航空物流、臨空制造、商務會展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作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濟南機場將進一步提升濟南對外開放和國際化水平,加強濟南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的交流與合作,為濟南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訪中,濟南國際機場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體建設者都懷著無比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到這項工程中,大家深知它對于省會濟南、對于山東的重要意義。我們將繼續努力,確保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為廣大市民朋友和出行旅客打造一個更加安全、智慧、便捷、高效的出行環境,為區域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