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裙子是女性的“官方皮膚”?
當內娛初代頂流站上脫口秀舞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李宇春在《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2》的綜藝首秀中,完成了一場關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幽默清算”。那些纏繞她20年的荒唐謠言,那些關于“女生該怎樣”的陳腐教條,都在她犀利的段子里土崩瓦解。
在脫口秀的舞臺上,李宇春以三個年齡段的謠言樣本,勾勒出一部“初代頂流謠言進化史”,精準折射出社會對非常規女性形象的集體焦慮——年輕時要被“合理化”(富家女設定)、適婚時要被“規訓化”(婚姻歸宿論)、中年后要被“悲劇化”(符合對非常規女性的懲罰敘事)。
當李宇春斬釘截鐵喊出“都!是!假!的!”時,她擊碎的不只是謠言,更是這套根深蒂固的敘事模板。
還有幾段論證針針見血:“因為我和大家認知的女孩形象不一樣,有人給我起外號,他們說‘某哥某爺’的稱謂,是對厲害女性的敬語。那‘某姐某奶’,也可以是對厲害男性的敬語嘍!”
這些話就像照妖鏡,直接讓那些隱藏在稱謂里的性別偏見無所遁形。
特別是關于穿裙子的這個議題,COCO覺得她說得非常到位。總有人覺得“女生穿裙子才溫柔”或者“男生穿裙子沒擔當”,但李宇春的觀點戳破了真相:“裙子是一種圍在腰部沒有褲腿的服裝。不是人的第二性征。”
李宇春用產品說明書的精確語言,剝離了附著在服裝上的文化隱喻,直接撕碎了世俗對性別的刻板。
選擇從不由性別決定——你穿什么,只該由“你想成為誰”說了算。而她就用最平靜的語氣說完了這句最通透的觀點,是真·酷!
從賢妻良母到獨立女性,從“綠茶”到女強人,社會對女性的凝視從未停止。這些看似簡單的歸類,實則是千百年來性別規訓的縮影——它們不僅定義女性“應該”成為什么樣子,更在無形中剝奪了她們自由生長的權利。
其中男性群體的思想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在過去的社會結構中,女性一直承擔著被觀賞的角色。歐美女人為了滿足男性對沙漏型身材的渴望,女子從小就開始佩戴束腰,限制腰腹部的生長。清朝女人為了能走出“搖曳”的步伐,將自己的腳趾生生裹斷,用“三寸金蓮”定義美。
那些年里,女性的聲音極其微弱,部分男性慣于物化女性、否認女性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莫妮卡·貝魯奇的經典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最直擊人心的便是“美麗是原罪”和“人性丑陋”這兩個觀點。男人會把挑逗曖昧的目光放在瑪蓮娜身上,強迫瑪蓮娜與其發生關系,女人將她當作隨意詆毀和施暴的對象,認為她是紅顏禍水。種種的惡意中傷和言行侮辱,把男性的貪婪成色、女性的無端嫉妒和人性的低俗丑惡刻畫得淋漓盡致。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社會試圖把每個女性塑造成社會期待的樣子。特別是在服裝上,一旦有人偏離軌道,就會被貼上另類、叛逆等標簽。
像是李宇春,就因為中性的打扮,被網友稱為春哥,一句“信春哥得永生”,伴隨了她20年。
穿著過于性感的女生也很容易被扣上各種的帽子。
比如多年前熱依扎在機場穿低胸吊帶被說成是“露胸癖”:
雪莉不愛穿bra而被辱罵精神有問題:
但我們似乎忘記了,女生們在選衣服時并不會想太多。她們可能只是覺得這樣的搭配很美、衣服剪裁很特別、服裝適合拍照的場合,就穿出去了。
所以用一個女生穿得“對不對”來衡量她私下為人,真是很大的偏見,因為——
服裝不應定義性別,而應成為自由的盔甲。
審美本就是多元的,女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樣子而無需向任何人解釋。
正如李宇春站在那,就是不被定義的最佳注解。在這個標簽泛濫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這樣的勇氣——像李宇春一樣,把人生活成自定義版本。
穿你想穿,愛你所愛,真正的風格,無關性別。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