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攝)
雙流,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
晨光初現時,天空已鋪開了一張看不見的巨網——那是從雙流國際機場“ 長”出來的一條條密集的天路。
走天路,擴大朋友圈,推動“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深度轉型。2024年,雙流國際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21.3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高達3243萬人次。
在雙流國際機場,在飛國際客運航線達72條,在飛國際貨運航線達35條,航點覆蓋北美、歐洲、西亞、南亞及東南亞等地區,雙流通過客貨并舉構建起通達全球的“航空超級市場”。去年,這里的貨郵吞吐量64.3萬噸。
因為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一市兩場的成都躍升為內地“航空第三城”“百萬噸級航空俱樂部城市第五名”,并躋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強”。
雙流國際機場的歷史可追溯至1938年,由空軍雙桂寺機場改建而來,通航于1957年,1995年正式更名為雙流國際機場。八十余載春秋,這座機場見證了成都從內陸城市到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追求歷程。
去年11月28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8000萬人次大關。今年2月24日,雙流國際機場T1航站樓正式恢復運行,雙流國際機場重回“雙航站樓時代”,僅這個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就達到5000萬人次,成都必將匯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丁平 攝)
雙流國際機場是國內少見的、位于主城區的大型民用機場。從市區出發,只需一碗蓋碗茶的功夫就能抵達航站樓。這種“城市即機場,機場即城市”的關系,讓航空文化深深植根于雙流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于是,仰望天空、拍攝飛機,成了雙流最尋常、最獨特的風景。
(夏勇 攝)
夕陽為雙流國際機場的停機坪鍍上金色,整齊停靠的飛機在余暉中投下修長的影子。
(鐘樹軍 攝)
藍天為底,銀鷹翱翔。一旁是一道清晰、雪白的航跡云,如同一條長長的、發光的絲帶。
(鐘樹軍 攝)
暮色四合,雙流國際機場跑道的燈光如金色絲帶鋪向天際。鏡頭下,降落的飛機劃出流動的光軌,仿佛星河傾瀉而下,繪就一幅動態的空中走廊。
(秦勇 攝)
飛機緩緩降低高度,跑道旁的引導燈如珍珠般串聯成線,與天際殘留的橘色晚霞相互映襯,為歸航的飛機鋪就一條溫暖的光之路。
(何宏 攝)
一名騎行者停在路邊,仰頭望向低空掠過的航班。這是雙流人最熟悉的日常風景,航空文化與市井生活在此刻奇妙交融。
(屠者 攝)
(何宏 攝)
轎車天窗倒映著正在降落的飛機,擋風玻璃前的手機正記錄著這一刻,仿佛城市道路與空中航路在此達成默契:地上地下,都是歸途。您希望天路下一站生長向何方?
審 核:琳 琳
主 編:云 涌
編 輯:小 寒
來 源:成都供電、成都發布
主辦單位: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