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高考剛結束,不少家庭才從備考的焦慮中緩過神,剛松了口氣,新的壓力就接踵而至。很多高校宣布大幅上調學費,有的高校一年學費竟高達96000元。要是算上生活費、住宿費等,一個大學生四年下來,整個家庭要花費50多萬。
這50多萬,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賭注。問題來了,要是賭贏了還好,可要是賭輸了呢?一邊是孩子們十幾年寒窗苦讀,就盼著邁進大學校門;另一邊卻是不少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或者高不成低不就,勉強找份工作湊合著。
這幾年學歷的含金量不斷下降,大家還記得吧,今年有1200萬大學生涌入就業市場。文憑不再是稀缺資源,倒更像是一張起步的門票,甚至只是個入場券。學費飆升,回報卻大打折扣,那教育究竟是投資陷阱,還是別的什么?我們還值不值得在教育上投入?大學還值不值得上?
很多高校在漲學費的同時,教育質量卻不見得跟得上。比如說上課給學生的指導,能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生花了這么多錢進大學,拿到的是一張廢紙般的文憑,還是一張真正有用的通行證?
在我看來,不少高校把教育當成生意在做,砸錢建樓、搞排名、擴招等等,卻不把培養學生當作自己的終身職責,反而像是在割韭菜。很多學生讀了四年大學,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家里沒少花學費,自己卻沒學到東西,也沒得到什么機會。
肯定有人會說,那大學沒必要讀了,學也沒必要上了。但咱可不能以偏概全,很多學校還是值得上的。要是不值得,那些權貴、上層人士為啥還不擇手段地為孩子鋪路上名校呢?之前董小姐“4 + 4”的輿論風波,還有最近那爾那茜的操作,不都暴露了權貴對學歷的執著嗎?權貴可不傻,他們比誰都清楚好學校意味著什么。好學校不僅象征著知識,更是通向優質資源的入場券。
你覺得學歷沒用,是因為你沒有拿到一個好學歷。要是能憑借好學歷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學歷自然就值錢。所以不能說學歷不重要,只是僅有學歷,會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如今要打開成功的大門,不能只靠學歷這一把鑰匙,還得靠個人能力、資源人脈等等。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破局的辦法就是別盲目地死磕學歷,要懂得發掘自己的優勢。有技能加持,我們才能突出重圍,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得肯學、肯闖、肯干。大家別覺得我這話是廢話。
前段時間我跟一些資本看項目,就遇到一個96年的河南開封小伙子,他是哈工大的研究生,創業做得很不錯。他的企業已經經營6年了,今年融資高達3個多億,釋放10%的股份。這就是他找到的屬于自己的路。所以,咱們普通人并非沒有出路,只要堅守初心,不斷努力堅持,就能實現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