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陜北大秧歌
6月27日,“2025大運河非遺旅游大會暨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交流展示周”活動在聊城啟動。當日,由聊城市委宣傳部、市外辦、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大學共同舉辦的“外眼看聊城”系列活動舉行,聊城大學2025“漢語橋”薩摩亞青年學生來華團組深度參與這場非遺盛宴,在古城的街巷間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
在樓南大街,非遺大舞臺的鑼鼓聲響徹云霄。陜北大秧歌演員們身著傳統服飾,腳踏十字步,手中的紅綢如火焰般翻飛;臨清駕鼓的鼓點密集如雨,激昂的節奏讓薩摩亞學生情不自禁地跟隨律動搖擺。看到肘捶傳承人現場展示剛柔并濟的拳法,約瑟芬驚嘆道:“將力量與舞蹈相結合,中國功夫太神奇了!”
移步非遺食神匯,空氣里彌漫著麥香與糖絲的甜意。空心琉璃丸子晶瑩剔透地陳列在玻璃盤中,宛如一顆顆璀璨的琥珀;天津趙大肚子燒賣的蒸籠里,褶皺如花瓣綻放的燒賣正冒著熱氣;淮北花饃師傅用果蔬汁調出的彩色面團,在案板上綻放出各種造型。沙鎮呱嗒攤位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演示呱嗒制作過程,搟面杖在案板上敲出清脆的節奏,包入肉餡的面團兩端捏實,軋成矩形,然后放入平鍋中煎至金黃。西西莉亞咬下一口呱嗒,酥脆的外殼與鮮嫩多汁的肉餡讓她眼睛發亮:“這也太好吃了吧!”
在聊城非遺密碼展區,東昌葫蘆雕刻傳承人的刻刀在葫蘆表面游走如飛,只見他手腕輕抖,光岳樓的輪廓竟在葫蘆弧面上漸次浮現。薩摩亞學生們凝神圍觀。“這簡直像魔法!”約瑟芬驚嘆。東阿阿膠制作技藝展位前,工作人員向薩摩亞學生團娓娓道來:“阿膠以驢皮為原料,需經整皮、化皮、熬汁等多道工序。阿膠不僅能補血養血,還有美容抗衰的功效。”
活動尾聲,薩摩亞學生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一天的感受。約瑟芬表示:“在這里,我看到中國人用葫蘆、用鼓點傳承歷史,這種堅守正是對根的認同。我們文化雖然不同,但對根的追尋是一樣的。”這場以運河為脈、非遺為媒的文化盛會,讓太平洋島國的青年觸摸到中華文明的脈搏,由此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文/圖 張琪 劉亞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