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6月23日,杭州高特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特電子”)創業板IPO獲深交所受理,中信證券為保薦機構。
高特電子是在電池監測領域有27年歷史的老牌企業,目前為國內儲能BMS(電池管理系統)龍頭,2021-2023年連續三年位居國內BMS第三方出貨排名榜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高特電子還位居已投運電站裝機占比前五位的BMS廠商之列。
今年年初,海博思創(SH:688411)上市,成為“國內系統集成第一股”。如果高特電子如期上市,將成為“國內儲能BMS第一股”。老企業邁上新征程,高特電子面臨的諸多風險將在資本市場中接受考驗。
等到儲能風口,業績終于爆發
高特電子前身是杭州高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特有限”),由徐劍虹、徐濤、李振江、沈炳華共同成立,注冊資本50萬元,四人持股比例分別為65%、30%、3%、2%。
2016年,高特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即現在的高特電子,徐劍虹為實控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徐劍虹通過貴源控股、吾爾是投資分別控制高特電子46.17%的股份。
徐劍虹1961年9月出生,他在半導體領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1983年9月至1992年7月,徐劍虹在杭州半導體器件廠從基層做起,從生產技術員做到車間出任。之后五年時間又在浙江華泰功能材料聯合公司擔任管理人員。
1998年高特有限成立時,徐劍虹已經37歲了。當時,儲能產業小的可憐,電池監測行業更是處在萌芽期。但是,高特選擇了一條垂直細小的賽道——電池內阻監測技術,重要業務聚焦在電力、通信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電池安全管理需求。
由于行業沒發展起來,高特電子一直發展比較緩慢。截至2016年4月,公司成立18年后,公司經審計的賬面凈資產僅有6678.54萬元,在當時看不到一點上市的可能。但現在,63歲的徐劍虹正在讓上市成為現實。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累計裝機30吉瓦,新型儲能產業終于高速發展起來(這一年也被稱作了“儲能元年”),高特電子終于等到好時候。?
面對難得的行業風口,高特電子憑借長期積累的BMS技術快速崛起,很快跑到這一細分賽道的頭部位置。根據招股書,2022—2024年高特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6億元、7.79億元、9.19億元,復合增長率63.05%;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19.39萬元、7904.20萬元、8704.21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69.79%。
儲能BMS業務為公司的業績增長奠定了基礎。數據顯示,2022—2024年,高特電子儲能BMS相關產品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在90%左右,尤其是在2024年,占比高達93.46%。
招股書顯示,阿特斯(SH:688472)、億緯鋰能(SZ:300014)、海辰儲能、中車集團、國家電網等均是其核心客戶。2022—2024年,高特電子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1.25%、112.09%、100.06%,出現了超負荷情況。
因此,高特電子本次上市募資8.5億元中的6億元,擬用于儲能電池管理系統智能制造中心建設項目。如果項目如期實施、投產,對公司的產能將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面對未來,高特電子確立了三大方向:深耕儲能BMS業務,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積極拓展境外業務,提升國際品牌影響力;大力推廣一體化集控單元及數據服務,打造業績增長新引擎,向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知名企業的目標穩步邁進。
資金、業務承壓,上市面臨考驗
近年來,高特電子雖然保持業績增長勢頭,但背后的財務風險也不容忽視。
早在2022年,高特電子現金流危機就出現端倪。數據顯示,2022年底,公司貨幣現金只有1208.99萬元,但是公司短期借款達到5786.35萬元,應付賬款也高達1.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流出。
為緩解危機,高特電子在2023年起開展多輪融資,累計拿到4.35億元投資。截止到2024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從2022年底的61.64%下滑至31.19%。
但公司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比如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近三年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85億元、4.02億元、5.0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49%、51.62%、55.10%。
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也受影響,2022—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0.90億元、-1.16億元、994.50萬元。雖然2024年有所改善,但整體來看,仍面臨巨大壓力。
高特電子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未來經營規模快速擴大,公司未能妥善解決新增的運營資金需求,并且出現銷售回款不及預期等情形,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向流出,則公司可能發生資金流動性和周轉風險。
此外,華夏能源網注意到,高特電子目前在業務上也面臨不小的壓力。一方面,眾多系統集成商為了降低成本,開始自研BMS,對高特電子的市場形成一定沖擊;另一方面,儲能行業還未走出低谷期,裝機量增速放緩趨勢明顯,這為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
在此背景下,高特電子將一體化集控單元及數據服務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所謂一體化集控單元及數據服務,即通過聚合微網的負荷、儲能、光伏、充電樁等數據,實現微網設備監控和故障診斷、能量管理等功能的控制終端。
2023年,高特電子推出該項業務,當年錄得營業收入585.66萬元,2024年錄得2993.61萬元,增速超5倍。雖然增速迅猛,與主營業務規模相差懸殊。短期內新業務能否撐起公司業績,公司高管團隊需要持續拿出亮眼數據來做出證明。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