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遠 | ID:Z201440
一進門,被現場氣氛震撼到了。除了主會場,還有六個分會場,到處都是人,擠得我這個社牛,有點緊張。
上到二樓,展區非常熱鬧。端側模型、機械手、群核智能……不少新冒頭的技術公司都在這里亮相。
但印象最深的,不是炫酷的技術演示,而是晚上的“找搭子”活動,挺有意思。
現場遇到了不少AI開發者、搞AI藝術的朋友,甚至還有跟我一樣的圖文創作者。雖然背景不同,但大家都能找到共同話題。
01
白天活動當中,我聽到了不少自己能夠理解的干貨。比如:魔搭社區發起人周靖人的分享。
他說:
從2022年11月成立到現在2025年6月,魔搭的發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經有超過500家機構在平臺上貢獻模型,總數超過7萬個,服務覆蓋36個國家、超過1600萬開發者。
聽到數據時,我有點驚訝,因為這背后是一個龐大生態系統的初長成。那問題來了:魔搭怎么做到的?我覺得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在ChatGPT爆火之前,魔搭就已經提出“模型即服務”(MaaS)的理念,把AI模型變成可以直接調用的服務。這個想法后來成了行業共識,而魔搭成了早期的“布道者”。
這種前瞻性戰略布局,讓它在早期就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和企業入駐。像百川智能、“書生系列”大模型、零一萬物的Yi模型,都是在魔搭上首發開源的。
第二,不只是技術領先,更是開發者聚集地。
當一個平臺擁有了足夠多的模型,它就會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關注。這時,它就不只是一個模型倉庫了,而更像一個“連接器”。
一方面,開發者可以快速獲取最新的模型;另一方面,模型也能更快地被真正使用起來。
這就像一種正向循環。
現場有個跟我一樣的內容創作者說:我不太懂AI開發,但經常混這種社區,現在自己也能試著用Chatbot接入幾個模型玩玩。
這句話讓我意識到,魔搭價值不只是模型數量多,而是它讓模型真正“活”了起來;模型貢獻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像是一場“雙向奔赴”,不斷激發出新的應用場景。
而且,現在的魔搭,早不是一個單純的模型倉庫了。
從體驗、下載、調優、訓練、推理到部署,幾乎覆蓋了AI應用的全鏈路;不管是大型語言模型、對話系統、語音處理、文生圖,還是AI作曲,都能找到對應的工具和服務。
更重要的是,它越來越像一個“創意孵化器”。你不需要會寫代碼,只要有一個想法,就能在這里找到幫你實現它的“搭子”。
這才是魔搭真正的價值所在,當“找模型”變成了“找靈感”,AI開源社區的終極形態,說不定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創意共創大會”。
02
參加完這場活動中,我最大一個感受:人要承認自己的認識局限性,有些地方,真的聽不懂。
有個展臺,我湊過去,剛好聽到一位工作人員在講什么“3D權重擊敗前輪2.5”。我當時在想,你在跟我講天書?是記錯了還是壓根就不該出現在我的世界里?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勁。
如果這些模型真能被普通人用上,背后肯定不是靠我們自己去理解技術原理,而是靠工程師把它們變成產品、變成工具、變成創作者的新武器。
所以,一個模型的偉大,在于它能不能被真正用起來。
展臺時,還看到了通義萬相, 然后跟小伙伴交流半天,問了好幾個問題。 比如:通義萬相和通義千問是什么關系?、夸克用的是不是千問模型?
現場很吵,很多答案聽得云里霧里,但至少對二者有了基礎理解。
后來我親自試用了通義萬相的網頁版,輸入“一只坐在窗邊看書的貓”,幾秒鐘就出圖了。雖然效果還沒達到專業插畫師的水平,但作為內容輔助工具,已經完全夠用了。
體驗完后,我覺得他和即夢AI很像。
準確講,即夢AI已經是一個成熟的C端產品,界面友好,甚至不需要注冊就能試用,通義萬相更像一個面向開發者的技術平臺,功能強大,目前還沒有完全封裝成一個產品。
下午我還去了幾個分會場轉了轉,忘了具體是哪個會場,進去時正在講一個關于AI電影的講述。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有AI參與,分鏡、角色設計、場景生成、調色……幾乎每個環節都離不開AI。主創團隊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們不是讓AI取代導演,而是讓成為導演的助手。
AI已經開始進入影視行業了,這意味著,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無論是做公眾號、短視頻還是圖文,都得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AI能不能把重復工作交給機器,把創意部分留給自己?
晚上我還加了一個微信好友,忘記備注了,他也沒給我名片。他的微信名是“小田”。我們聊了幾句之后,他說可以發一些AI做的短視頻給我看看。我看了一下,真的很炫酷。
他的作品發布在共青團中央、導演羅翀、蘇州市文廣旅游局等官方賬號上。他跟我說,視頻基本都是通過文生圖、文生視頻再加上二次剪輯完成的。
一個優質5分鐘左右的片子,大概一周左右就能搞定,效率比我想象中高太多了。
這讓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新的商機。
未來內容創作,也不再只是圖文那么簡單了,視頻、圖像、聲音、交互內容……都在變得越來越立體化。
技術確實很難懂,尤其完全沒學過編程的人,但我也發現了一個趨勢:AI工具越來越“傻瓜化”,也越來越貼近內容創作者需求。
你在魔搭社區里能找到的,不只是模型下載鏈接,還有可以直接上手的工具、教程、甚至已經落地的應用案例。
所以,如果你是對AI感興趣的生產者,可以試著:
把魔搭當作一個“AI工具庫”來逛;不追求技術細節,但要了解這些工具能做什么;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搭子”,哪怕只是一個小程序、一個模板、一段提示詞。
03
展區逛時,我還聽了兩個挺硬核介紹,講AI技術怎么從實驗室真正“落地”到現實生活中。
一個關于端側模型的公司,一開始沒太在意,以為又是“聽起來很厲害但離生活很遠”的技術,結果越聽越覺得不對勁——這玩意兒好像已經在干活了。
這個項目來自一家叫元始智能的公司,2023年才成立,總部在深圳,現在已經估值快20億人民幣了,還拿到了奇績創壇、天際資本的投資。
展位上的工程師跟我聊起來說:
我們現在做的不是讓AI跑在服務器上,是讓它跑在你的手機、手表、攝像頭,甚至是工廠的控制設備里。我當時愣了一下,這不是要把AI變得更輕、更小、更便宜嗎?
他還告訴我,他們的平臺,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預訓練模型教程,還通過優化RNN技術,顯著提升了推理時的性能。
比如:
國家電網已經在用我們的時序預測模型,效果非常理想;微軟在2024年8月向全球超過一億臺Windows設備部署了RWKV運行庫,這個模型目前是全球部署最廣的科研模型之一。
這些都說明了一件事:AI正在進入我們身邊的小設備,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工具。
另一個有印象的展位,是展示智能機械手系統的公司;這款機械手擁有十個自由度的手指控制系統,可以執行極其精細的操作。技術人員一邊演示一邊說:
你看,這個大拇指不僅可以彎曲,還可以旋轉,每一個動作都由獨立的電機驅動。
他們還在每個手指上安裝了壓力傳感器,確保它能夠準確感知外部環境。這意味著,它可以用來完成像縫合手術線、組裝精密零件這樣高難度的任務。
而且,這套系統還結合了VRA(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用戶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模擬操作,極大地提高了訓練效率。
我當時在想,這不就是我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那種“機器人助手”嗎?但它不是幻想,而是今天就能見到的現實。
聽完這些之后,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往往“看不見”。就像你現在用著智能手機,不會去想它的芯片有多復雜;你每天刷短視頻,也不會去研究背后的推薦算法。
AI也是一樣。當它不再是“高科技展品”,而悄無聲息地嵌入到一臺設備、一道工序、一個流程中時,它才是真正“落地”了。
魔搭社區的價值就在于,它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開發者、企業、創作者都被行業所看到。
04
寫到這兒,我在想:AI技術不斷滲透到內容創作、制造等各行各業的時代,每個人該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沒有可能,在主業之外,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二曲線”或者“第二收入”?
晚宴交流環節中,我看到了不少開發者帶來的產品。其中有一個小程序,叫Bonjour。
這個產品怎么運作的呢?
前面一個NFC芯片貼片,只要輕輕一碰,就能通過磁吸感應激活一個小程序名片。對方掃一下,就能立刻獲取你的聯系方式,馬上加上你微信。
在現場,這種“找搭子”的形式挺有意思。看起來像個小游戲,但確實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真實的技術溫度,原來人和人的連接,也可以被AI和科技重新定義。
在跟產品的主創團隊交流時我才了解到,負責產品的核心成員是一位零零后的創業者兼產品經理。說實話,聽完他的介紹,我心里還挺感慨的。年輕人不一樣,主要是思維沒有太多條條框框。
他們不滿足于做一個電子名片,想把這個“名片”變成一個入口,一個可以延伸出更多可能性的社區形態。
比如:
別人跟你碰一碰交換了名片之后,系統會根據你們的興趣標簽,推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甚至還能推送你關注的內容。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社交+AI”的結合?
這次交流也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
現在開發的門檻真的比以前低太多了,不管你用Cursor、Trae這樣的工具,還是直接調用魔搭社區里的模型API,都可以去嘗試、去試錯、去做出點東西來。
哪怕一個簡單小程序、一段提示詞,都有可能成為你未來發展的起點。
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有不少創作者不懂編程,但他們已經學會了怎么“手搓提示詞”;設計一套提示詞模板,讓AI助手幫他們處理日常任務。
做摘要;剪輯視頻,甚至生成完整的圖文內容工作流;這說明什么?AI正在把“專業能力”變得“人人可用”,只要你愿意嘗試,總有可能為你打開一扇新的門。
所以,我覺得這次活動最大收獲,不是聽了幾場演講,也不是看了幾個酷炫的AI產品,而是讓我意識到:AI時代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造者”。
你可以不懂代碼,但可以懂需求;不一定要寫算法,但可以學會提問;也不一定要開發模型,但可以找到幫你實現想法的“搭子”。
敢于想象、敢于動手,AI終究會成為你手中的新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