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省的高考成績陸續公布了,朋友圈里到處都是查分、報志愿的信息。
不少家長和孩子已經開始為填報志愿忙得焦頭爛額了,每年到了這時候,都會有人問我:“同樣的分數,是選本省的大學,還是去外省?”
說實話,這個問題看起來挺簡單的,但是背后藏著很多人生選擇和成長機會。
我也是工作以后才真正體會到,本省上大學和外省上大學,帶來的差別遠比我們想象的大,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01
選擇學校,
其實是選擇城市。
如果你了解過各省的高考錄取分數,你肯定知道:本省大學在本地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會比同等級的外省學校低一些。
這背后的原因很現實:每個省都會給本地考生留出更多的名額,政策上也更傾向于“肥水不流外人田”。
也就是說,如果高考分數剛好卡在某個區間,本省內的一些學??赡芫褪悄隳苌系淖顑灲?。
用同樣的分數,去外省只能報一所普通院校,但留在家門口,也許就能一個層次更高、資源更好的大學。
我高考結束報志愿的時候,我爸就一直念叨:“都是一樣的專業,去那么老遠念書,多遭罪,離家近點多好,放假了還能回家”。
最終我選來選去,選了本省的一所大學,還如愿進入了理想專業,而且離家近,只要我想家了,周末坐2個小時火車就可以回去。
對我和我們全家來說,當時這個選擇的性價比實在是太高了。
當然,話說回來,也有一些例外,如果你能考上雙一流的大學,那在哪個城市讀書其實都無所謂了。
畢竟,這些學校本身就很有名氣,不管你來自哪里,畢業后簡歷都會特別亮眼,找工作也會更容易。
02
選擇學校,
也是選擇一種生活。
選大學,其實也是在選未來幾年的生活方式。
比如,去外地上大學,我們會遇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有北方人的大嗓門,南方人說話細聲細氣;有的人喜歡吃辣,有的人只喝粥……這些差異會讓你慢慢學會尊重別人,也讓你的眼界變得更開闊。
而且,大學四年,除了學專業知識,還能親身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這才是最難忘的經歷。
可是,學校離家遠也有不少麻煩,如果放假想回家一趟,特別是趕上春運、五一、十一這樣的長假,買票簡直就像打仗一樣,有時候為了搶一張回家的車票得盯好幾天,路上還得折騰個一兩天。
不過,說實在的,這些小麻煩也是鍛煉自己的一個好機會。
我有個高中室友,上大學之前從沒出過我們黑龍江省,高考他考上了湖北的武漢大學,在那兒,他第一次見識到了南方的梅雨、夜市的文化,還有各種新奇的美食。
哪怕他平時是個宅男,只要放小長假回不了家,他都會出去轉轉。
每次我們高中室友群聊天,他都興奮地分享自己遇到的新鮮事、吃到的新奇東西,還感慨:“世界真的很大,我現在可算明白了什么叫‘兼容并包’。”
這也相當于變相增加自己的閱歷和經驗了。
03
最后的話。
上大學的時候,我也挺羨慕那些敢跑得遠的同學,覺得他們不僅見識多、膽子還很大。
但仔細想想,我發現:去哪上大學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怎么過好這四年。
比如好好學習繼續深造,或者是多做實習兼職增加閱歷,又或者是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大學生創業...這些經歷才是真正能讓自己以后受益無窮的。
大學的選擇也是我們人生眾多轉折點的其中之一,真正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是我們的持續不斷地努力和經歷。
無論是是把學校選在家門口還是外地,只要不虛度光陰,這段求學時間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寶貴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