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孩賀顯貽,高考取得了604分的好成績,然而,她最終選擇的卻是一所高職院校,而非眾多人眼中的本科名校。
這一出人意料的決定,立即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討論。
在大家紛紛為她惋惜、質疑其是否沖動時,故事的內情卻揭示了一個清晰而堅定的選擇,遠非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一份看似“虧本”的買賣,為何她卻甘之如飴
起初,網絡上的聲音幾乎一邊倒。
“太浪費了!”
“本升專,這姑娘怎么想的?”惋惜、質疑甚至嘲諷,像潮水一樣涌來。
畢竟,在唯分數論的慣性思維里,604分的選擇本該是名校,是熱門專業,是通往社會精英階層的階梯。
武昌職業學院,一所高職。
這兩個詞與604分放在一起,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然而,對賀顯貽自己來說,這筆買賣一點也不虧。
她冷靜且堅定,告訴所有人: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也是我們全家人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信息來源:604分放棄本科上高職?到底值不值?長江云新聞2025-07-14 湖北
這份篤定的底氣,源自一個埋藏心底多年的夢想——穿上軍裝,像舅舅一樣,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她的舅舅曾在海軍服役12年,兒時仰望的那個挺拔背影,早已在她心中刻下了最深的烙印。
參軍報國,對她而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人生坐標中最清晰的那個指向。
沖動是魔鬼,但深思熟慮不是
很多人將她的選擇歸結于小女孩的英雄情結,認為這是一場缺乏理性的豪賭。
事實恰恰相反。
為了這個目標,賀顯貽早已開始了一場不動聲色的自我修煉。
高三最緊張的時期,她堅持不玩手機,只為了保護那雙對軍人至關重要的眼睛。
她堅持鍛煉,嚴格控制體重,確保身體素質能闖過體檢那道關。
她更像一個項目經理,在為自己的理想做著周密的可行性研究。
她知道,自己的視力條件,達不到軍官院校的嚴苛標準。
她也清楚,自己的604分,距離浙江省熱門軍校往年大約630分的門檻,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通往軍官的門,客觀上已經關上了。
但她沒有放棄,而是轉身去尋找另一扇窗,在主動研究招生政策時,定向培養軍士這扇窗,為她透來了光。
為此,家里甚至召開了三次正式的家庭會議,有軍旅經驗的舅舅全程參與,為她分析利弊,保駕護航。
她聯系了武昌職業學院的在校生,考察了學校的教學設備。
當她得知學校的航海技術專業擁有和海軍部隊同款的模擬器,并且依托海軍工程大學的資源時,她知道,自己的選擇沒下錯注。
這哪里是沖動,這分明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奔赴。
彎道超車的捷徑,藏在“定向軍士”四個字里
大眾的另一個困惑點在于:既然想當兵,為何不走普通義務兵的路子,非要用高分去讀個高職?
這恰恰是賀顯貽選擇的精明之處,也是大眾認知的一個盲區。
定向培養軍士,是軍隊與地方院校合作的一種新型培養模式。
信息來源:女生高考604分被高職錄取!祝早日能圓人軍夢人民日報2025-07-13北京
它最大的優勢,是為有志于在部隊長期發展的青年,提供了一條成為“技術型軍士”的穩定通道。
畢業即是軍士,跳過了兩年義務兵的過渡階段,直接進入技術崗位,這在現代軍隊中,含金量極高。
很多人分不清軍官和軍士的區別,甚至有退伍軍人出來科普:在如今高科技化的部隊里,一個能熟練操作和維護精密裝備的高級軍士,其重要性不亞于一名基層軍官。
信息來源:賀顯貽(604分)放棄本科,被高職錄取!人民日報 2025年07月14日北京
他們是部隊戰斗力的基石。
更何況,這項選擇還附帶了優厚的長期保障:按規定服役滿十年,退役后可由政府負責安排工作。
她所選的航海技術,本身就是軍民兩用的硬通貨。
即便未來脫下軍裝,憑借這身本事,在民用航海領域依然是搶手的人才。
可以說,賀顯貽用604分,為自己選擇了一條起點更穩、路徑更優、未來更有保障的軍旅之路。
當個人選擇的“小石頭”,砸向了社會評價的“大水面”
賀顯貽事件,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遠超事件本身。
當完整的故事拼圖被呈現出來后,輿論風向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最初的質疑聲,迅速被理解、尊重和贊揚所取代。
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在本科與專科的標簽之下,還隱藏著如此豐富的內涵和考量。
這場全民大討論,無意中觸碰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最敏感的幾根神經:唯學歷論的枷鎖,唯分數論的桎梏。
我們習慣了用一把統一的尺子去丈量所有人的成功,卻忘了,人生的價值本該是多元的。
賀顯貽的選擇,像一個鮮活的樣本,向全社會展示了一種可能:選擇比分數更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遠比擠進一個光環閃耀但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更有價值。
她的故事,也意外地為長期被偏見籠罩的職業教育正了名。
當一個604分的高材生都愿意投身其中時,誰還能理直氣壯地說,職業教育就是差生的出路。
真正的聰明,是為自己的人生制定規則
事件發酵后,武昌職業學院的招生辦主任親自致電賀顯貽,稱她為學校歷史性突破的最高分新生。
學校的貼吧里,在校的學長學姐們也一片歡騰,為即將到來的這位最牛學妹感到自豪。
喧囂過后,一切回歸平靜。
賀顯貽的選擇,從表面看,是放棄了名校藍籌股,選擇了一只看似冷門的高職概念股。
但實際上,她是在用自己十余年寒窗苦讀換來的資本,進行了一次無比精準的、高度個性化的人身資產配置。
她放棄了社會定義的“高收益”,轉而投向了與個人理想和價值觀100%匹配的“夢想資產”。
604分,她沒有用它去兌換一個社會眼中的標準答案,而是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枚獨一無二的人生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