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馬伯庸在《長安的荔枝》里寫道:“人到中年,你會發現獲得多少成就,認識多少貴人,手握多大權利,都不如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句話,如同一顆成熟飽滿的荔枝,被剝開鮮紅誘人的外皮后,露出里面那堅實而真實的核。這核,便是你我命運的真相。
多少年來,我們被灌輸了太多迷幻的“荔枝外衣”的神話:輝煌的成就、顯赫的人脈、強大的權力。
它們的確閃耀著誘人的光芒,恰如荔枝鮮亮的外殼那般引人垂涎。
我們耗盡心力去追逐,以為這些便是生命價值的終極體現,是通往自由與幸福的坦途。
可這外衣終究虛幻。成就雖可刻上碑石,卻未必刻入靈魂;貴人如過眼云煙,終究無法替你承擔自己的路;權力如風中之燭,既能照亮也能灼傷,且終究會被更替的晨風悄然吹熄。
所有被賜予的荔枝都有保鮮期,依附于他人之手或外在評價體系的所謂成就,終會腐爛變質。
當那華麗的外殼剝落,內里的空虛與被動便暴露無遺——原來我們從未真正擁有過那荔枝,它只是別人暫時放于我們手中罷了。
人到中年,恰似走到了人生的中段驛站,回望來路,終于看清那些被我們奉若圭臬的“荔枝”,許多不過是外界強加于身的幻象。
此時,一種更深沉的渴望開始萌發:要剝開這層層虛實的外殼,去觸摸那堅硬而真實的果核——掌握自己命運的果核。
掌握自己的命運,遠非任性妄為或目空一切。它意味著一種清醒的自覺,一種由內而外生長出的力量——我是誰?我為何存在?我欲往何處?
這靈魂深處的叩問,不再由社會腳本或他人期許代為回答,而是由自己從心底發出的聲音作答。
真正的命運掌握者,是那敢于在喧囂中靜聽內心聲音的人,是那能在眾人追逐外在“荔枝”時,轉而向內探尋生命根基的人。
這種力量,并非呼嘯于外的喧囂,而是深植于內的堅韌。
當一個人開始聆聽內在的聲音,依從內心的指引去選擇、去行動,即使微小,那力量便已在積累,那命運的方向盤便已在手中悄然握緊。
掌握命運,并非奢求一帆風順的坦途,而是無論順流逆流,皆能穩住自己的舵盤,在顛簸中堅定航向。這舵盤,便是我們內在的信念與選擇。
命運是無數選擇的累積。每一次選擇,無論微小如日常習慣,重大如人生轉折,都是我們向命運投下的石子,激起屬于自己的獨特漣漪。
當我們放棄選擇的自由,將決定權拱手讓給環境、他人或惰性,便是在讓渡命運的掌控權。
而當我們在每一個當口,無論順逆,都清醒地做出忠于內心的選擇,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已然是命運的主動塑造者。
所謂掌握命運,不過是在每一個當下,都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并承擔其重量。這重量里,有自由,更有尊嚴。
可這條向內探索、自我掌握的路,從來布滿荊棘。它意味著要勇于剝下那層被他人目光賦予的、看似華麗實則束縛的“荔枝外殼”。
這過程必然伴隨剝離的痛楚,失去熟悉身份標簽的迷茫,甚至要承受周遭不解的目光與評判。
然而,唯有經歷這陣痛,才能觸及生命那堅實的內核。
當一個人不再依賴外在的“荔枝”來定義自我價值,其存在本身便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穩固與自由。
這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放縱,而是心靈深處那“由自”而生的從容與篤定。
它讓人在風雨飄搖中依然能站穩腳跟,在世事喧囂中依然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份自由,正是掌握自己命運后最珍貴的回饋。
剝開那些虛幻的“荔枝”吧!那耀眼的光芒終將褪色,那甜美的滋味終將消散。
唯有那被我們雙手捧起的命運之核,雖堅硬樸實,卻承載著生命最本真的重量與方向。
自由不在別處,力量不在遠方。它就在我們勇敢剝開虛實外衣的指尖,就在我們決心捧起命運之核的掌心。
當你能在紛繁世界中清晰辨認并緊握這枚屬于自己的核,你便真正活成了自己命運的作者——筆下每一刻,皆為自己所書寫的真實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