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終于談妥了?特朗普與中國簽下“諒解協議”,事前沒有透露半點風聲。
在全球多個熱點接連爆發之際,中美兩方卻釋放出了一個重磅信號。特朗普趕在情況惡化之前,獲得了中國的“諒解”。
日前,特朗普和美國商務部長接連表態稱,中美已經就談判框架達成了“補充諒解協議”:只要中國松開稀土出口,美國就將取消對華制裁。
對此,中方也進行了回應。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稱,在中美倫敦會談的框架下,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同時,美方也將取消對華的限制性措施。根據美方透露,協議中編排了兩國談判時列出的所有條款,連稀土的具體用途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從美方這么急著要稀土的心情來看,中國選擇用稀土卡美國的“脖子”,可以說是非常妙的一步棋。如今美國對于稀土的需求,已經達到了“極限”。美國的工業體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許多美國本土制造商,例如車企等紛紛亮起了“紅燈”。這些企業警告:如果稀土斷供超過一個月,美國汽車業每天都將損失2.3億美元。
據悉,美國絕大部分稀土都來源于中國,而中國作為稀土專利的全球掌控者,中國的稀土管制措施直接將美國的軍工和電車領域的“脖子”,卡得死死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協議雖然放開了稀土許可,但中國卻設置了一些限制,其中包括只允許稀土用于民企,不能用于軍工。另外根據計算,臨時許可的量有限,這也說明美國的車企仍然不能增加產能。
中國這次決定用6個月的稀土出口,換取三大核心權益:為產業鏈升級爭取時間。首先,重新奪取全球規則的話語權。第二,獲得了產業鏈的主動權。最后,獲得技術突破的窗口,
大家知道,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全球認知不足,以及資源管理松散,導致稀土一直被誤解,甚至被人稱為是“賤賣資源”。在中國的努力下,通過合理的管理制度,將資源優勢成功轉變為了談判的籌碼,最后的底牌。
從中美這次突然宣布達成協議來看,這次談判結果出來的過程非常緊急,這就恰恰說明了美國的被動。美國手中的稀土越少,他們跟中國說話的音量就越小。這次談判對中美關系的緩和來說,是一件好事,說明中美之間還存在溝通的空間。
對于中國來說,還是會堅守自己的底線。比如軍工領域的稀土絕對不能允許出口。中美軍事博弈激烈,我們必須得留一手,其次,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美國甚至還在繼續勾結島內的“獨派”勢力,制造兩岸統一的障礙。所以對于中國而言,只有將“王牌”牢牢抓在手里,才會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低頭之后,歐盟又亂了陣腳,甚至開始拿中國來威脅美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局勢仍然在不斷變化之中,我們仍然需要時刻做好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