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公布東亞杯26人名單,最該討論的不是誰被換下了,而是這批新面孔背后,選人標準到底能不能服眾。
說到底,國家隊名單每次一公布,總免不了被拿放大鏡細看。這次最大的話題有兩層:一是有些老將被請下了場,二是一批年輕球員和此前不常露面的名字被列入大名單。很多球迷私下議論,究竟是“為未來布局,還是“換個口味試試?這話聽著有點刺耳,但不是沒道理。熟悉中國足球體系的人都清楚,國家隊永遠不是“少年隊,更不是“實驗田。選誰、棄誰,背后既有競技邏輯,也繞不開人情世故和體系慣性。
其實,國家隊主帥的選擇和名單調整,從來都不只是成績一把尺子。比如,這次總教練剛剛換人,前任教練因為沖擊世界杯失敗而離任,新帥上任,難免要“亮明風格,用一批自己信得過、看得準的新人。這沒錯,畢竟“規矩不能亂,主帥有自己的用人權。但話說回來,年輕球員進隊,不能只看潛力和熱情,更要考慮現階段的抗壓能力和整體磨合度。實事求是講,聯賽里表現穩健是一回事,披上國家隊球衣,該不該馬上扛大旗,是另一回事。老將落選,有時未必是下滑,有時只是體系調整的需要。喜愛歸喜愛,職業足球不靠情懷。
這時候,有人會問:“是不是只要年輕就該優先?我覺得,這恰恰是中國足球容易陷入的誤區。之前有些周期,主打“青春風暴,結果發現經驗的缺口一下子就暴露出來。足球不是拼體能,更不是比“新鮮。同樣,老將也不是只靠資歷就該留隊。關鍵是教練組要拿出說得出口的選人標準,不能讓外界覺得“拍腦門——誰都明白,國家隊的每一次名單,都是體系自證能力、信用和專業度的窗口。
再說功勞和歸屬感。老將們的離開,讓不少人感慨,甚至有些惋惜。可換個角度看,“交棒本就是競技體育繞不過去的事。“自己人的傳承講究方式,更講究時機。新一代能不能接住壓力,老一代能不能體面轉身,這都是中國足球文化成熟與否的考題。不管是誰,穿上這身球衣,代表的都不只是自己。說到底,成熟的體系是讓每一代人都能體面進退,而不是一茬茬被“推下去。
我的看法是,這次名單,既可以理解為新帥為未來鋪路,也要警惕“換血變成“甩包袱。不是說不能調整陣容,而是再怎么調整,都得有一套讓人信服的邏輯。只要標準公開,過程透明,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將,大家都能理解。否則,換來換去,最后既沒了傳承,也丟了隊伍的“根。
最后還是得回到常識。球隊要進步,靠的是體系的公正和理性。新名單可以變,但不能讓外界覺得“隨便選。足球的世界里,沒有永遠的主力,也沒有鐵打的替補。只有公平、透明、專業,才叫得上真正的國家隊。希望這批新人能踢出點新氣象,更希望以后每一次選人,都是職業尊重和體系邏輯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