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發布《2025年度高層次人才選聘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5名高層次人才。
公告明確要求選聘對象需為博士研究生、“雙一流”建設高校碩士研究生或世界排名前100名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并規定“雙一流”高校以教育部2022年2月公布的新一輪名單為準。
半年后,一場由0.14分差距引發的舉報風波,將這所專科學校推向輿論漩渦中心。
今年6月30日,河北滄州的劉先生向媒體反映——
其子參加該校一個專任教師崗位(專業要求應用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的競聘,面試成績82.28分,以0.14分之差屈居第二。
而面試成績82.42分的第一名女生,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專業。
劉先生質疑:“北京體育大學雖然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其心理學專業不在‘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內”,不符合招聘條件。
資料顯示,劉先生之子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2025年QS世界排名第25位),符合境外高校排名要求。
而根據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雙一流”名單,北京體育大學入選學科僅為體育學,心理學入選高校僅限北京師范大學及自主定學科的清華、北大。
如果按“雙一流學科”標準執行,國內符合條件的心理學碩士屈指可數。
面對質疑,滄州市教育局與人社部門迅速回應:招聘完全合規。
“只是要求雙一流高校,沒有要求應聘者就讀的是雙一流專業。”
教育局工作人員強調,該問題已通過紀檢部門核查。
這一回應雖然澄清了政策執行標準,卻暴露出招聘公告表述的模糊地帶。
一、“雙一流”爭議背后的政策邊界
本次爭議的核心在于對“雙一流”概念的解讀分歧:
校方與官方的立場:認定“雙一流高校”指入選教育部建設高校名單的院校,無論具體專業是否屬于建設學科
舉報方的理解:認為必須是“高校+學科”雙重匹配才符合條件
查閱該校歷年招聘公告,2023年招聘曾因報名不足取消多個崗位,而2025年調整后的方案顯示,專任教師3崗也因無人報考取消計劃。
這反映欠發達地區專科院校吸引高層次人才的現實困境——如果嚴格執行“雙一流學科”標準,可能進一步壓縮人才來源。
二、招聘程序中的“敏感點”
爭議背后,招聘流程設計也耐人尋味。
資格審核僅僅設在報名環節,通過者直接進入測評考核,并沒有設置多輪審查機制。
考核完全依賴15分鐘試講(占100分),專業測評僅設“合格/不合格”兩檔, 0.14分差距在百分制下僅相當于0.14%的評分差異,卻直接決定錄取結果
這種設計雖然提高了效率,但在分差極小時,很容易引發對評判精細度的質疑。
三、人才評價的深層困境
這場因為0.14分引起的爭論,雖然官方最后認定招聘“合規”暫時平息了,但它暴露出來的人才選拔機制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當“只看名校”碰上“只看學科”,這反映了當前評價人才時的一種簡單化傾向——把復雜的能力評估,簡化成了看學歷背景是否匹配。
滄州醫專作為一所地方專科學校,能提供買房補貼、解決配偶工作、安排子女教育這些政策,誠意是足夠的。
但真想吸引并留住人才,關鍵還是在于建立一套更科學、透明、包容的評價標準。
一所高校的真正高度,最終要看它能不能讓每個人才都“發揮所長”,而不僅僅看他們是從哪所學校畢業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