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
2019年,命運無情地給蔡磊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一紙漸凍癥診斷書,將這位京東集團副總裁從人生巔峰瞬間拽入生命谷底。
漸凍癥,學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運動神經元會逐漸受損,肌肉逐漸萎縮無力,直至說話、呼吸、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喪失,平均生存期僅3—5年,目前尚無治愈方法。?
然而,蔡磊并未就此沉淪,他以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毅力,開啟了一場與病魔殊死搏斗、為全球漸凍癥患者探尋希望的艱難征程。今年5月,蔡磊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稱號。
蔡磊在家處理工作。
建起全球最大的漸凍癥患者科研數據平臺
6月的北京,天氣陰晴不定,蔡磊迎來了確診漸凍癥的第六年。
在他的臥室里,4塊掛在不同墻面的鐘表格外醒目,以方便他在各個角度都能看到時間,這是蔡磊作為“與時間賽跑者”獨特的生存儀式。
此時的蔡磊,舌頭、嘴唇、肌肉都已經萎縮,無法吞咽固體食物,平躺時需佩戴呼吸機,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只能靠眼控儀與外界交流。哪怕坐一個小時,他的腰部、腿部都會疼痛難忍,需要護理人員幫助拍打以緩解疼痛。但是,蔡磊仍堅持帶領團隊開展科研合作、推動藥物管線布局、溝通病友信息……
“確診那天,我在醫院走廊坐了很久。”蔡磊曾在采訪中回憶,“看著來往的患者,突然意識到自己即將加入一個絕望的群體。”但當他進入病友群,看到數千條求藥、求呼吸等的留言,看到年輕母親抱著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的孩子痛哭時,一種超越個人生死的使命感在他心中燃起:“如果我不站出來,這些人怎么辦?”
多年的互聯網從業經歷,使得蔡磊對數據的重要性有著深刻認知。四處問診過程中,他敏銳察覺到我國在漸凍癥患者數據研究方面較為匱乏。患者信息零散,缺乏系統整合,無法為病理病因和藥物研發等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曾經的“商業獵豹”化身“破冰先鋒”,2019年11月,蔡磊賣掉豪車和房產,租下一間辦公室,著手建立“漸愈互助之家”,致力于收集患者病前、病后的全階段數據,通過大數據挖掘疾病規律,推動病因研究與治療突破。
為了讓更多患者知曉并加入平臺,蔡磊和團隊成員通過線上會議、電話溝通、舉辦科普講座等方式,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平臺的意義與價值。
截至今年6月,超過1.6萬名患者注冊,這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漸凍癥患者科研數據平臺。患者通過平臺上傳詳細的病歷資料,包括病史、癥狀、治療記錄等,這些數據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基于這些真實數據,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地分析疾病的發展規律,探索潛在的治療靶點,加速藥物研發進程。
除此之外,許多病友主動貢獻出自己的血液、腦脊液、遺體腦脊髓組織、IPS類器官等。這些珍貴的樣本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深入研究漸凍癥,進一步加快科研工作的整體進展,讓攻克漸凍癥難題的希望變得更大。
今年年初,超過500名病友加入漸愈互助之家抗爭先鋒隊,自愿為科研事業貢獻力量。一位來自河北的病友說:“就算治不好,能為后人鋪鋪路也好。”
蔡磊眼眶微微濕潤,用眼控儀打下一行字:“他們都是英雄。”
這些勇敢的“戰友們”,用自己的生命深沉地詮釋著:“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命的殘酷后依然選擇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蔡磊團隊建立的漸愈互助之家群里,病友們在交流信息。
讓患者看到希望,用生命傳遞自強力量?
蔡磊深知,漸凍癥患者群體所面臨的困境,不僅在于疾病的折磨,還包括心理上的絕望與無助。因此,在全力推動科研的同時,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努力為患者及其家屬帶去溫暖與力量。
從2021年起,他陸續創立漸凍癥公益基金和慈善信托。2024年,蔡磊夫婦特別設立生命科學破冰獎及破冰獎學金。設立生命科學破冰獎,旨在表彰在攻克漸凍癥方面作出杰出貢獻的科研人員,激勵更多人投身漸凍癥研究;破冰獎學金則用于資助有潛力的青年學者,為漸凍癥科研事業培養后備力量。?
蔡磊獲得全國自強模范稱號的消息發布后,很多人的留言令人動容。不少人表示,他們從蔡磊的故事中獲得了力量。一位父親帶著患有漸凍癥的女兒到北京參加臨床試驗,女兒哽咽著說:“希望蔡叔叔不要倒下,謝謝你們的努力讓我們一家看到希望。”
這讓蔡磊更加明白,他的“戰斗”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千千萬萬等待希望的人。漸愈互助之家的努力正在形成漣漪效應——從個體的抗爭到群體的覺醒,再到社會的改變。
搭建漸凍癥AI科研大腦,加速發現疾病靶點
要攻克漸凍癥這一世界性難題,僅憑個人力量猶如螳臂當車。蔡磊明白,漸凍癥的破解需要“數據積累—技術突破—范式革新”的長期主義。
他充分運用自己多年積累的能力和資源,四處奔走,積極聯絡國內外頂尖醫學專家、科研機構以及藥物研發公司。
2024年,在蔡磊的積極推動下,8家聯合實驗室宣告成立,他的團隊與70余位教授、60余家科研機構建立起緊密合作關系。中國漸凍癥患者中占比最多的兩個基因類型的救治實現突破,正如他在去年博鰲亞洲論壇視頻致辭中所說:“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我們現在處于黎明前的黑暗。目前最大的瓶頸是病因復雜性,漸凍癥病因不明、靶點不清,且個體差異極大。不過,AI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2023年,我們已經著手開展漸凍癥AI科研大腦的搭建工作,旨在借助人工智能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加速對疾病靶點的發現進程,同時更為高效、精準地進行藥物篩選工作,以期能夠為后續的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更為堅實的科學依據。”蔡磊通過文字表示。
這位“破冰先鋒”用自己的堅韌、智慧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漸凍癥的寒冬里為患者“鑿”出了生命之光。
他所做的一切,不僅為漸凍癥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更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激勵人們在面對困境時永不言棄,奮勇前行。
談及自己最大的收獲,蔡磊通過眼控儀打出這樣一行字:“希望不是等來的,是拼出來的!當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時,那個說再試一次并竭盡全力的人,就可能成為破局者。”
或許蔡磊無法親眼看見“冰雪消融”的那天,但那些由他匯聚的數據星河、點燃的科研火種、喚醒的生命勇氣,早已為廣大漸凍癥患者鑄就一座“永不言棄”的精神豐碑。
《民生周刊》記者 姜玉函
原文刊載于2025年第13期、6月2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雜志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