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設計總監當年一句“不跟進”震驚全網,如今ColorOS 16卻被曝“復刻”蘋果液態美學?這波操作是打臉還是進化?
先說個熱乎的瓜:蘋果iOS 26剛秀完液態玻璃特效,OPPO ColorOS設計總監陳希就甩出金句“壞消息:不跟進”,直接沖上熱搜。
網友們正要給國產系統點個贊,結果最近有博主扒出ColorOS 16的控制中心和蘋果“撞臉”到能玩消消樂,連系統圖標都像復制粘貼。這劇情反轉比電視劇還刺激!
設計圈的羅生門:當初陳希那句“不跟進”被解讀成國產系統要硬氣走自己的路,結果48小時不到就緊急澄清——原來“不跟”的是第三方應用廠商,系統層面“跟生態有關”。
這話術讓吃瓜群眾看得一臉懵:到底跟沒跟?其實這里頭藏著行業潛規則:全球Top 100應用里83%都跨平臺用同一套設計,iOS帶火液態玻璃,安卓應用自然被動跟風。
蘋果的液態玻璃有多魔幻?人家用了“反射+折射+動態變形”三重黑科技,滑動屏幕時圖標能像水一樣流動,點擊按鈕還有水波紋特效。
但炫技是要付出代價的——iPhone用戶升級后集體吐槽發熱、掉幀,甚至有設備直接“躺平”罷工。這哪是液態玻璃,簡直是“液態燙手山芋”!
ColorOS 16的聰明之處:OPPO這次學精了,沒學蘋果的實時渲染,而是用預渲染動畫搞了個“低配版液態美學”。
控制中心看著像磨砂玻璃,但動效穩得像老干部,既蹭了熱度又保住流暢度。
更絕的是他們把極光引擎和潮汐引擎拆開用:一個管視覺,一個保幀率,再配上Find X9系列的天璣9500芯片,算力管夠還不燙手。
設計同質化是原罪嗎?其實這事兒不能全賴廠商。當年谷歌推Material Design,iOS應用被迫改卡片風;后來蘋果搞扁平化,安卓又跟著變。
現在輪到液態玻璃,生態傳導效應就像多米諾骨牌,廠商不跟就得被市場拋棄。但ColorOS 16的玩法值得點贊:系統應用吸收蘋果美學,但保留自己的特色動效,比如那個“一拉即達”的交互邏輯,用過的都說順滑。
技術底子才是真王道:ColorOS 16基于Android 16深度定制,不光抄了蘋果的“面子”,還拿了谷歌的“里子”——Live Updates通知優化、應用交互API升級這些硬貨全安排上了。
首發機型Find X9系列用上天璣9500,GPU性能比上代暴漲30%,這才敢在控制中心玩半透明特效。
說到底,這波操作是打臉還是進化?從“不跟進”到“選擇性借鑒”,OPPO其實打了個漂亮的太極:既尊重了行業生態規律,又沒在用戶體驗上妥協。畢竟對普通用戶來說,手機不卡頓、不發熱比“長得像誰”更重要。
最后說句大實話:設計創新不是比誰更像蘋果,而是能不能讓用戶用得舒服。ColorOS 16這波操作,你站“真香”還是“打臉”?評論區聊聊,順手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這場設計江湖的風云變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