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1日電(記者羅羽)搬運食材、清洗食材、炒制食材……30日下午,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忠誠鎮忠誠村的合約食堂內,上百位村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一起趕制盒飯,并持續運送給正在榕江縣城清淤、清障和消殺的社會各界救援力量。
6月24日以來,榕江縣城兩次遭遇特大洪水侵襲,縣城兩次被淹,損失嚴重。29日水退之后,來自全國各地的消防、應急、民兵、武警等大批救援力量再次全力攻堅縣城清淤、清障和消殺,為恢復全縣市民生產生活爭分奪秒。
作為全縣災后重建的重要“后方”,未被洪水影響的忠誠村的合約食堂是為各界救援力量提供盒飯的“能量場”。在現場進行調度的忠誠鎮黨委書記楊勝濤介紹:“最近幾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涌進榕江,我們也在持續加大馬力,全力保障各界救援力量從‘有得吃’,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
圖為6月30日忠誠村合約食堂內。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豬肉、牛肉,豆角、辣椒、蘿卜、茄子、洋蔥、白菜……不斷匯聚的食材讓一直幫廚的63歲忠誠村村民陳忠祥感慨萬千,“社會各界的支援才是我們最可靠的‘大后方’”。
在忠誠鎮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榕江工業園區、榕江縣中等職業學校等救援物資接收點,一輛輛滿載飲用水、油、大米、蔬菜、鮮肉等救援物資的車輛來往穿梭。在當地群眾及貴州臺江縣、息烽縣等地志愿者持續不斷的搬運之下,物資被送進倉庫、重新調配,發往各物資發放點。
6月30日榕江縣臥龍小區楊老你(前排左)在榕江工業園區搬運物資。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榕江縣臥龍小區52歲的楊老你已連續三天在榕江工業園區搬運物資,她還把13歲的女兒江子瓊也帶了過來。“看到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和志愿者我們很高興,大家一條心、一股勁才能更快渡過難關!”
接收食材、搬運食材,洗菜、切菜、炒菜、打菜、送飯……從早到晚,合約食堂內充塞著各種勞動的聲音。陳忠祥等人簡單吃過晚飯后,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批盒飯的制作之中,很少休息。正是這種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的力量,為榕江的災后重建提供了堅實的后方保障。
“我們還把盒飯制作‘訂單’分發給周邊同樣未受災的口寨村、六佰塘村、王嶺村、樂鄉村、古榕社區等7個村級點,再派出村民前往村級點取餐發送。”楊勝濤說,合約食堂從25日提供盒飯1000份左右,到最近兩天每天提供約18000份,每份保證三個菜、三兩肉,爭取搭配荷包蛋等,正是通過團結協作,不斷增強著后方保障的能力。
圖為7月1日榕江縣口寨村村民在盒飯制作點制作盒飯。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在口寨村的兩個盒飯制作點,12個灶臺、17口大鍋每天都在有序地進行煮飯和做菜。“前來幫忙的約170位村民,真是男女老少齊上陣!”負責現場調度的57歲村民楊定福說,煮飯、做菜以及運輸盒飯所需要的柴火、大鍋、菜盆、菜刀、三輪車等,都是村民自帶的,不少村民還捐過自家的米、菜、肉。
“大家齊心協力搞好災后重建,就能更好地面對未來。”楊定福說。
“大后方”展現“大團結”。據了解,最近兩天,圍繞榕江縣城這個災后重建中心,來自忠誠鎮、崇義鄉、栽麻鎮、朗洞鎮、寨蒿鎮等鄉鎮的超2.5萬份盒飯,每天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
圖為6月30日榕江縣忠誠鎮黨委書記楊勝濤在合約食堂調度。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一份盒飯凝聚的是全國各地無數人的互幫互助,承載的是大家的愛心和牽掛!”楊勝濤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定能打好后方保障戰役,助力榕江家園的重建。”
(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