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賽道傳來重大進展。
馬斯克再度引爆了全球腦機接口領域。當地時間6月27日,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展示了公司的最新進展,目前Neuralink的受試者已經達到7人。馬斯克表示,未來人們有可能通過Neuralink來完全接管一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
在發布會上,Neuralink還披露了其未來幾年的發展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Neuralink計劃在言語皮層進行植入,目標是直接解碼無聲的“意圖言語”。到2026年,植入芯片的電極數量將提升至3000個,首位“盲視”(Blindsight)項目參與者也將加入。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被視為腦機接口行業的“元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基于海外機構預測測算,2025年至2029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以年復合增長率25.22%的速度增長至76.3億美元規模。
重大進展
當地時間6月27日,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布了一段長達一小時的視頻,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發展方向。
據介紹,目前Neuralink的受試者已經達到7人,其中涵蓋4名脊髓損傷患者與3名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這些受試者正在高頻使用相關設備,數據顯示平均每周使用時長約50小時,峰值更超100小時。
其中令人關注的是,脊髓損傷患者Alex未來將連接擎天柱機械手實現更復雜的操作。
馬斯克表示,未來人們有可能通過Neuralink來完全接管一臺擎天柱機器人,獲得它的全身控制權限和所有傳感器數據。
馬斯克還爆料Neuralink 正在創造的是一種通用的大腦輸入輸出技術,一種在不損傷大腦或引起負面副作用的情況下,將信息輸入或輸出大腦的方法。
馬斯克認為,一個高帶寬的腦機接口是確保人類文明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關鍵,它能讓“人類集體意志”與“人工智能意志”相匹配,避免潛在的生存風險。
此次接受植入的7名患者中,6人參與了巴羅神經學研究所開展的PRIME研究。該研究旨在證明N1植入設備、R1手術機器人以及N1用戶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尚未有腦機接口設備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
據介紹,N1腦植入設備主要針對頸椎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使他們能夠用意念控制計算機。該設備通過藍牙與計算機連接,患者可以借此移動光標、選擇文字輸入、瀏覽網頁,甚至玩游戲。
馬斯克的終極目標
Neuralink聯合創始人兼總裁DJ Seo還在發布現場披露了其未來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Neuralink計劃在言語皮層進行植入,目標是直接解碼無聲的“意圖言語”。
到2026年,植入芯片的電極數量將提升至3000個,首位“盲視”(Blindsight)項目參與者也將加入,該項目通過攝像頭捕捉畫面,并將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刺激視覺皮層,幫助失明者重獲視覺。
2027年,電極數將進一步提升至1萬個,并實現多設備植入,如在運動、言語、視覺皮層同時植入。
到2028年,電極數將超過2.5萬個,能夠觸及更深層腦區,用于治療精神類疾病、神經性疼痛等,并開始探索與AI的深度融合。
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全腦接口”,所謂全腦接口,是能向任何地方的神經元寫入信息,可以實現生物大腦與外部機器之間的高帶寬連接。這些只要通過全自動手術就能實現,而且24小時就能使用。
Neuralink希望通過植入擁有數十萬乃至數百萬通道的設備,解決所有已知的神經系統疾病,甚至是釋放人類大腦的全部潛能,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據悉,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這家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腦機接口,通過研發一種能夠植入大腦的設備,來實現“人腦與機器交互”。
當地時間6月2日,Neuralink宣布,公司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6.5億美元。在上一輪的融資后,Neuralink估值已經達到90億美元,最新融資后,該公司的估值將突破百億美元。
未來空間有多大?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被視為腦機接口行業的“元年”,在政策和技術應用的雙重催化下,腦機接口的風口漸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據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2019年為12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達到了19.8億美元,2024年或達到24.8億美元,同比增長25.25%。
同時,腦機接口行業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基于海外機構預測測算,2025年至2029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以年復合增長率25.22%的速度增長至76.3億美元規模。
從具體應用領域看,醫療健康是當前腦機接口最成熟的賽道,覆蓋神經疾病診斷、康復治療及功能替代。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全球腦機接口在嚴肅醫療應用潛在規模為150億—850億美元,消費醫療應用潛在規模為250億—600億美元。
截至2024年底,我國腦機接口產業累計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超2000項,歷年申請數量呈波動上升的態勢。在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我國腦機接口正處于由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的重要階段。
在近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Neuralink的競爭對手、腦機接口公司Synchron創始人湯姆·奧克斯利表示,腦機接口的醫療應用獲批預計還需等待3到5年,消費級植入設備更是需要等待至少15至20年。或許在不遠的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在醫療、人機交互等領域拓展多項應用,為神經疾病治療和智能設備升級提供新路徑。
轉自:券商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