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歲女童泡溫泉后被確診感染食腦蟲”沖上熱搜,引發關注。什么是“食腦蟲”?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嗎?如何避免感染?夏日玩水要警惕哪些“健康刺客”?一文速覽。
圖片截自微博
5歲女童感染“食腦蟲”昏迷不醒
“食腦蟲”到底是什么?
最近,一名家長在社交平臺發布的求助信息,引起廣泛關注。該家長稱5歲的女兒曾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泡溫泉,6月22日女兒出現頭痛、低熱、嘔吐的情況,6月23日住院后陷入昏迷,并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6月27日女兒被檢測出感染了“食腦蟲”,情況十分危急。
家長發帖求助。截自社交平臺
另據新京報2023年6月27日報道,貴州一6歲兒童被“食腦蟲”感染病危。據患兒家長發布的文章,其曾帶孩子去海口旅游,并到海邊游泳。
2022年,浙大兒院感染科曾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蟲感染患兒,是一個小學三、四年級的男孩。據介紹,男孩暑假期間在杭州周邊地區游玩時下到河里游泳,游泳過程中可能嗆到了,回去之后沒多久,就覺得有一點頭痛。幾個月后,突然出現抽搐、頭痛、發燒等癥狀。最終確診阿米巴原蟲感染。經過2個月左右的治療,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回歸正常生活。
“食腦蟲”其實是指阿米巴原蟲(變形蟲“Amoeba”的中文譯音),嚴格意義上講它并非真正的“蟲”,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多個分支。里面最“臭名昭著”的有三種,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此次發文求助的家長,其女兒即被檢測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食腦蟲”感染遍布全球各地,在中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比利時、捷克、泰國以及南美洲、非洲等地均有報道。
“在中國,得‘食腦蟲’屬于罕見事件,感染概率極低,一年到頭全國也難得見到幾例,但感染者中多見幼兒、青少年群體。如果得了這種疾病,一旦進腦,病死率很高,發病后常在一周內迅速惡化。”專家表示,“食腦蟲”的早期癥狀像普通腦膜炎——高熱、劇烈頭痛、嘔吐、脖子發硬,很容易被當成細菌或病毒感染。
公開資料顯示,一旦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病死率高達98%。
“食腦蟲”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食腦蟲”是怎么進入人的大腦的。
“食腦蟲”主要通過鼻腔進入人的大腦。當它們接觸到鼻腔黏膜后,會附著在嗅覺神經上并穿過篩狀板遷移到大腦中。
“食腦蟲”,如何侵入大腦?丨100秒講透。視頻/新京報
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為例,它一旦進入鼻腔,可沿著嗅神經鉆進大腦,引發急性阿米巴腦膜炎,且病情進展迅速,由于它可能會吃掉包圍在嗅球周圍的組織,進而使患者失去嗅覺和味覺,同時會有頭痛、嘔吐、高燒等癥狀。
此外,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也屬于此類病原體,前者常通過皮膚小傷口或吸入塵土進入體內,后者則多見于隱形眼鏡相關角膜炎,偶爾也會攻擊大腦。“食腦蟲”會沿著腦膜遷移到大腦皮質、小腦和大腦的其他部位,特別是基底部,引起腦實質損害,從而使得患者出現精神錯亂、產生幻覺、肢體痙攣等一系列癥狀,最后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有研究顯示,“食腦蟲”的滋養體非常頑強。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為例,其在pH值6.0~6.5(弱酸性)、溫度35℃~37℃的環境中,生長最快;在37℃蒸餾水中變成鞭毛體后,還能運動2~6小時;最多能夠耐受46℃的高溫。在4℃的環境下,包囊能存活至少12個月,還能保持變成滋養體狀態時感染人體的能力。因此湖泊、河流、溫泉、淤泥、生活及工業污水,以及海水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
此外研究顯示,“食腦蟲”感染常見于兒童和青壯年,且2/3的病例發生在健康的兒童身上,這或許是由于兒童篩狀板上的孔多于成人。不過,喝了被食腦蟲污染的水,是不會被感染的。這是因為在胃酸環境下,食腦蟲無法存活,且食腦蟲不會通過消化道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此外,食腦蟲也不會導致人傳人。
暑期玩水如何避免感染“食腦蟲”?
暑假到了,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去海邊游玩或是去游泳。對此,浙大兒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表示,雖然感染阿米巴原蟲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長還是要注意,盡量不要在不干凈的河水里游泳。那么,哪些場景感染風險較高?又該如何避免感染呢?
注意!這些場景感染風險較高↓↓↓
?溫暖淡水嗆進鼻子:夏天在湖泊、溫泉、河道、戲水池潛水、跳水,鼻腔被水猛沖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徑。
?自來水直接洗鼻:有人用洗鼻壺沖鼻,如果水沒煮沸或消毒,就給福氏耐格里阿米巴開了后門。
?戴隱形眼鏡遇生水:棘阿米巴最愛臟水配隱形眼鏡,嚴重可導致角膜潰爛甚至失明。
?皮膚傷口接觸濕土或渾水:尤其是園藝、摸泥、養花時,巴拉姆希阿米巴可能從小裂口潛入。
海水因鹽度高,正規游泳池因余氯充分,這兩種環境基本“勸退”阿米巴,感染紀錄鳳毛麟角。
暑假期間,帶孩子玩水時,應該如何避免感染“食腦蟲”呢?
◆首先,不要將頭浸入水中。去湖邊、池塘、河流、噴泉、溫泉等處游玩時,盡量避免鼻子進水,以防止“食腦蟲”進入鼻腔。
◆其次,不建議游野泳。游泳最好去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水上樂園,還要戴好泳鏡和鼻夾。不要踢水下的沉積物,以避免“食腦蟲”分散進入水中。
◆此外,用煮過的溫開水清洗鼻腔。玩水后,最好馬上用瓶裝水清洗鼻腔,回家后最好再用煮沸過的溫開水清洗一次。鼻炎患者日常清洗鼻腔時,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要用煮沸的水做成生理鹽水,洗鼻壺等工具也要清洗、消毒。
◆最后,如果游泳、戲水后出現頭痛、嘔吐、發熱、嗅覺異常等可疑癥狀,應立即就醫。
夏日玩水警惕這些“健康刺客”
夏天親水活動,一定要注意水質。疾控專家介紹,游泳池作為一種公共場所,人群密集,流動性大,存在多種健康風險,若在游泳過程中不講究衛生,容易交叉污染,感染傳染病。常見的游泳后感染疾病與預防措施一起了解。
圖/IC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預防措施:避免游泳池水進入耳朵,如果不小心造成游泳池水入耳后,可以將頭朝水側傾斜,輔助單腳跳動,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者其他未經消毒的物品掏取耳朵內部。游泳后若出現耳痛,應當第一時間就醫。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預防措施:自行攜帶毛巾、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用手頻繁地揉眼睛,推薦在游泳的時候戴泳鏡,若在游泳后感到眼睛不適,應當盡快就醫。
咽喉炎
預防措施:游泳者在初學游泳的時候,由于對游泳的技巧掌握得不熟練,容易喝入游泳池內的水,引發咽喉炎,初學者在游泳時應當量力而行,若在游泳后出現喉嚨不適,應當及時就醫。
足癬
預防措施:足癬屬于一種足部真菌感染,如果有足癬患者進入泳池,或者穿足癬患者穿過的拖鞋,都有可能被感染,推薦自行攜帶拖鞋,若在游泳后出現足部瘙癢,建議及時就醫。
資料來源:科學辟謠、江西衛生健康、浙大兒院感染科、崇川疾控、華山感染、央視網、新京報、新華日報健康等
編輯 艾崢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