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9 日上午,“廣財學術大講堂” 《大道(參數丨圖片)之和?數字文明時代的制度治理創新》主題分享會在廣東財經大學廣州校區正心堂舉辦。
本次主題分享會由廣東財經大學、廣東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會、新絲綢之路書院、數字人民幣產業聯盟主辦,廣東善果文化承辦,廣東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會會長李陽春主持。活動吸引了來自政界、學界、企業界的40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圍繞“制度治理創新”與“數字文明時代”的時代命題展開深入探討。
分享會以 “大道之和?數字文明時代的制度治理創新” 為主題,聚焦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數字文明建設,并特邀《人類命運:治理簡史》《人類命運:制度治理》《新發展理念引領》作者及《新時代新思想論叢》總策劃總主編王晶女士,原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世明先生,以及萬科集團創始人、著名企業家王石先生現場交流與分享。
聚焦智匯賦能 搭建治理創新思想平臺
廣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鄭賢操在致辭中強調,作為法商特色鮮明的財經高校,學校以學術大講堂為樞紐,持續打造 “思想碰撞 - 學術深耕 - 治理實踐” 的閉環生態。“在數字文明重構全球秩序的關鍵期,廣財大始終致力于搭建跨領域對話平臺,讓制度創新研究既扎根中國實踐,又具備全球視野。” 他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多元主體的智慧激蕩,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撐與實踐方案。
多維思想交鋒 解構數字時代治理邏輯
戰略學者破題:從 “大道之和” 到制度革新
《人類命運:治理簡史》《人類命運:制度治理》《新發展理念引領》作者及《新時代新思想論叢》總策劃總主編王晶女士以 “三問” 開篇直擊時代痛點:“世界混亂的深層根源何在?百年變局的核心變化與成因是什么?個體精明為何難解集體困境?” 她援引黑格爾哲學與老子智慧,構建 “道法術器” 治理框架,指出數字文明時代需以 “大道之和” 哲學突破傳統治理的二元對立 ——“當‘和’的法則超越地域與制度差異,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從理念轉化為實踐。” 其最新著作《人類命運:制度治理》深度剖析東西方文明基因,提出以數字化治理重構文明秩序的創新路徑,為全球治理困局提供東方智慧方案。
政界智囊縱論:價值引領與輿論生態構建
在建黨104周年來臨之際,原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表示,黨的百年奮斗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的強起來,正是百折不撓的奮斗鑄就了偉大成就。面對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捍衛國家尊嚴與發展,決不讓任何勢力欺凌中國,奮斗是我們戰勝一切挑戰的唯一選擇。
企業先鋒踐行:制度創新的實踐密碼
“我認為‘大道之和’在今天可以理解為融合中國‘百家爭鳴’的思想精華。它應當超越儒、道、佛等傳統流派的界限,兼容并包。這體現了中國深厚的思想傳統在當代需要走向融合共生的方向。”王石表示,王晶的全球發展史觀,以及她所探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西方“普世價值”的對話,正是這種融合“大道之和”在世界文化層面的體現。
知識傳承賦能 共筑學術發展新生態
活動現場舉行《人類命運:制度治理》系列著作捐贈儀式,王晶向廣東財經大學圖書館捐贈全套學術成果,鄭賢操書記頒發捐贈證書。這一舉措不僅完善了學校在國家治理研究領域的文獻體系,更構建起 “學術著作 - 教學實踐 - 人才培養” 的知識傳承鏈條,為青年學者深耕制度創新研究提供思想沃土。
本次活動特邀企業家代表-廣財大戰略咨詢委員、廣州天適集團董事長何宗儒評價,本次分享會以 “學術穿透力 + 實踐指導力” 雙輪驅動,既從歷史縱深解碼人類治理邏輯,又以數字文明為橫軸展望未來秩序 ——“廣財大通過搭建這類高端平臺,正在成為鏈接學術智慧與國家治理需求的關鍵樞紐。” 未來,廣東財經大學將持續以 “廣財學術大講堂” 為載體,推動制度治理創新研究與中國實踐同頻共振,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高校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