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場全球目光聚焦的閱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僅僅是“普京確認出席”這一消息,就已打破東亞地區的沉寂。而美國白宮傳出的“請求入場券”,更令局勢驟然升溫。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關注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國互動的新聞熱度自今年5月以來同比增長超30%。在這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儀式上,誰將主導國際格局的下一輪洗牌?答案或許已在暗流涌動中顯現。
俄美中三方博弈
6月底,克里姆林宮正式對外宣布,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8月31日訪華,參加9月3日的紀念活動,并將停留4天。
這是普京執政十余年來,首次在單一國家停留如此之久。數據顯示,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執政以來,他對外訪問平均停留時間為1.5天,最長不超過48小時。本次中國之行,打破以往慣例。
普京此舉釋放的信號極其明確——中俄關系正處于“歷史高位”。這不僅僅是一次外交禮儀,更是一種立場宣示。俄烏沖突持續已超過三年,西方對俄制裁不斷升級,普京亟需“戰略后盾”。
6月,俄羅斯財政部對外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9.6%,已達歷史新高。面對西方圍堵,俄羅斯與中國的“蜜月期”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白宮的反應尤為敏感。6月20日,路透社披露,美國白宮內部已為前總統特朗普可能出席北京閱兵制定了初步行程方案,并向中方遞交了“參會申請”。
據CNN跟進報道,特朗普知悉普京“全程出席”后,表達了強烈的“參與意愿”,希望親自出現在9月3日的現場。
到底是什么讓美國如此急切?其實早在2024年初,美中關系已經出現微妙松動。美國商務部6月最新數據顯示,由于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更嚴管控,2024年第二季度美國高科技產業鏈損失高達67億美元。面對科技、軍工等領域的制約,白宮已不得不考慮尋求與中國直接溝通的機會。
“入場券”背后的現實考量
普京的“高規格”訪華,使北京成為全球外交的中心。美國總統也要“爭當主角”,這在中美外交史上極為罕見。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還沒有美國在任或前總統以“嘉賓”身份出席中國大型閱兵活動。
特朗普的動機極為復雜。作為商人出身的前總統,他深諳“利益交換”。一方面,特朗普急于與普京實現面對面會晤,尋求美俄關系“降溫”。
6月,美國國務院對外透露,當前美俄關系已降至近20年來最低點,雙方在核軍控、能源、地緣等多領域幾乎“失語”。若能借助北京這一平臺實現突破,無疑可為特朗普未來的政治布局加分。
另一方面,中美關系當前仍處于“深水區”。中美貿易戰至今未有實質性緩和,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和關稅政策不斷升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發布報告指出,202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較2018年峰值下滑27%,美國對華投資規模創十年新低。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希望借“親自訪華”尋求突破口,尤其在稀土、半導體等關鍵領域“敲開合作之門”,減輕美國高科技行業的巨大壓力。
而更深層的考量,則是打破當前的中俄“緊密聯盟”。特朗普團隊內部分析顯示,2024年以來,中俄在能源、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頻率同比提升40%。
美國擔憂,若任由中俄關系繼續升溫,將會對亞太乃至全球戰略平衡構成挑戰。因此,特朗普此行既是“破冰”美俄關系,也是試圖在中俄間“插足”,為美國爭取更多戰略回旋空間。
最大輸家浮出水面
在三方角力的背后,東亞另一位“主角”——日本,正處于微妙且尷尬的位置。過去五年,日本一直扮演著美國在東亞的“急先鋒”,在南海、臺灣、朝鮮等議題上頻頻配合美國對中國施壓。
6月,日本防衛省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明確提出,將進一步加強與美澳等國的軍事合作,推動“印太安全”戰略。
但在這場中美俄三國高層“同場競技”的大背景下,日本的角色卻變得異常尷尬。美國若通過北京平臺緩和與中俄關系,將極大削弱日本在東亞的戰略地位。
日本近年來謀求“修憲”與“軍事正常化”,試圖借助美日同盟突破自身安全政策“天花板”。可一旦美國出于全球戰略調整,降低對日安全承諾,日本的“安全再保險”將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更為關鍵的是,中俄美三國在北京的“同臺亮相”,向全球釋放了一個極為明確的信號:反法西斯、反歷史修正主義的國際共識仍具強大生命力。
日本近年來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不斷挑戰國際社會底線。6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最新報告顯示,日本在二戰歷史問題上的“立場倒退”遭到41個成員國批評。在中美俄合力下,日本“復辟軍國主義”的希望或將徹底破滅。
閱兵背后的多層信號
北京九三閱兵不僅是一次對外展示國力和軍事實力的盛會,更是一次“多邊外交大考”。普京的高規格出席,使中俄“戰略協作”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美國前總統的“意外爭取參會”,則讓這場活動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全球媒體紛紛分析,“如果普京與特朗普9月同臺亮相,或將成為中美建交45年來,三國元首首次在中國重大典禮上實現面對面交流”。
這不僅為俄烏危機的外交解決提供了新平臺,也為中美關系的回暖創造了契機。據《紐約時報》6月報道,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秉持“勸和促談”,若能在閱兵期間促成美俄對話,或將推動烏克蘭危機早日緩和。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內部鷹派與鴿派的分歧加劇。6月,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白宮內部關于對華政策的爭論日益激烈,主張“對話與合作”的聲音逐步占上風。若特朗普成行,勢必壓制魯比奧等“對華鷹派”的影響力,為中美關系打開新窗口。
參考資料:
證券時報:2025-06-30 16:33:中美俄將共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