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6月28日伊朗為60多名遇難將領、核科學家舉行國葬,哈梅內伊未現身。這一缺席,直接攪動中東局勢,還牽扯出內塔尼亞胡和特朗普的連鎖反應。
這場國葬規格極高,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出席,數十萬民眾聚集街頭高喊“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可按慣例會主持祈禱環節的哈梅內伊,卻不見蹤影。以往伊朗前總理萊西、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的葬禮,哈梅內伊都親自到場,這次缺席實在反常。
哈梅內伊(資料圖)
外界猜測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安全問題。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放狠話,只要哈梅內伊進入以軍視線,立馬“清除”,還說不需要美國批準。特朗普也透露,沖突期間曾叫停以色列暗殺哈梅內伊的行動,直言美國知道哈梅內伊藏在哪 。沖突那12天,哈梅內伊為保命,一直躲在地下設施,斷了網絡聯系,靠專人傳話發指令。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伊朗的政治策略。哈梅內伊消失,民眾的怒火全燒向美以。國葬現場民眾的憤怒呼喊,正好被伊朗利用,把仇恨轉化成內部團結的力量。而且,伊朗在停火聲明里用“迫使”一詞強調勝利,還搞大規模慶祝活動,哈梅內伊此前露面宣告勝利,現在又缺席國葬,一現一隱,把民眾情緒拿捏得死死的。
這邊哈梅內伊行蹤成謎,那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焦頭爛額。從2020年初開始,他就被貪腐案纏身,以色列檢察機關指控他向媒體大亨輸送利益,換取對方對自己和家人的偏袒報道,罪名包括受賄、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 。要是受賄罪名坐實,最高面臨10年監禁,這可是以色列首次出現現任總理被刑事訴訟的情況。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6月29日,耶路撒冷地區法院取消兩場涉內塔尼亞胡的聽證會,他以“外交和國家安全問題”為由,申請推遲未來兩周審理。反對黨直接批評他這是拿國家安全當擋箭牌,想拖延司法程序。
內塔尼亞胡想靠對伊朗強硬轉移國內矛盾,結果沒討到好。以色列空襲伊朗,雖說打死30多名伊朗高級將領和核科學家,但伊朗近60%濃縮鈾庫存藏在伊斯法罕地下深處,美軍后來承認,因為設施太深,都沒敢用鉆地彈,打擊效果大打折扣。內塔尼亞胡號稱的“軍事勝利”,在國內也遭人質疑。
而且,他跟哈馬斯關于釋放被扣押人員的談判進展緩慢,貪腐案又導致他支持率暴跌,現在在談判桌上更難強硬起來。
內塔尼亞胡深陷官司,特朗普坐不住了。6月2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批評以色列司法部門,說調查內塔尼亞胡會干擾他和伊朗、哈馬斯的談判。還拿美國每年給以色列“數十億美元”軍事援助說事,稱不能容忍這種情況。
可特朗普這么著急,其實是為自己的中東戰略考慮。美國一直把以色列當在中東的重要棋子,內塔尼亞胡要是倒臺,美國在中東布局肯定受影響。但特朗普力挺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內也引發爭議,被指責干涉內政。
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美軍最高將領丹·凱恩自曝,打擊伊朗伊斯法罕核設施時,因為設施埋得太深,根本沒使用鉆地彈。而美國官員之前就透露,伊朗近60%濃縮鈾庫存就在那。這一下,直接打了特朗普臉,之前他宣稱對伊朗核設施打擊“成功且徹底”,現在成了笑話。
美國國內關于伊朗核設施的說法也不一致,一部分人說徹底摧毀了,另一部分人強調伊朗還有核能力。這種分歧,沒準是特朗普留的后手。哈梅內伊宣告勝利后,特朗普威脅要再對伊朗動手。要是美國上下口徑統一說摧毀了核設施,他就沒理由再行動;但只要還有伊朗核設施存疑的說法,他就能找借口再次介入中東。
特朗普(資料圖)
哈梅內伊缺席國葬,內塔尼亞胡深陷貪腐案,特朗普被各方打臉,這三件事湊一塊,中東局勢更亂了。以色列和伊朗雖然停火,但核問題沒解決,以色列還盯著哈梅內伊和伊朗核設施,停火協議隨時可能撕毀。伊朗也放話,對停火沒信心,再遭攻擊肯定反擊。
內塔尼亞胡為保住政治生命,說不定會在對伊問題上更激進;特朗普為了中東戰略和自己的選舉,也得想辦法穩住局面。而伊朗手握濃縮鈾這張牌,大概率不會輕易低頭。各方矛盾沒化解,眼下的停火只是中場休息,未來中東大概率還會爆發沖突。這場博弈里,誰能笑到最后,就看各方怎么出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