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在大約一個月前,就推過一篇《5.5萬噸平臺為何至今不安裝菲涅爾透鏡?》,當時的結論是:并不是該平臺像一部分人預測的那樣,只能在主甲板上起落固定翼無人艦載機,最終也必然會上艦操作固定翼有人艦載機!甚至會最終配齊35型隱身艦載機,可能連固定翼預警機也一并配齊。那么其滿配的作戰能力,就與正規航母相差無幾,唯一的區別是兼顧兩棲攻擊艦的所有功能,在全球水面大艦裝備發展史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極限性能,是只能操作作戰半徑與載彈量都非常有限的F35B的美國級與黃蜂級都沒法比的。可以說一艘配置完備的5.5萬噸級平臺,用來PK3到4艘美國級都沒有問題。當然現在全部美國級加起來都湊不齊3艘,甚至完全可以與6.8萬噸的女王級一戰。畢竟女王級,
上面的F35B也同樣是腿短加武器掛載量天然受限。從5.5萬噸平臺上電磁彈射起飛,并且有固定翼預警機加持的35型,可以有超過1200公里的海上作戰半徑,可以發射重型反艦導彈,配備射程在400公里以上的超級空空導彈,用來對付實際海上作戰半徑還不到300公里的全部F35B,豈不是等于砍瓜切菜一般?而此前不見5.5萬噸級平臺安裝菲涅爾助降透鏡,更大的可能性是不想過早暴露實力;而安裝這套關鍵系統,必然是早晚的事。果不其然,到了6月底,一切都印證了這在一個月之前的判斷。因為有人真的拍攝到,正在舾裝泊位上繼續施工的5.5萬噸平臺,正在往主飛行甲板上,吊裝菲涅爾透鏡的關鍵組件!有人說不對啊,正規航母上的菲涅爾透鏡系統,整體是一個很寬的長條狀,安裝在甲板的左舷,
其背后還有一套很寬大的、近乎純黑的背景板。現在被拍攝到正被吊裝到半空的,怎么是一個類立方體的特殊裝置?敢說這就是要安裝在5.5萬噸平臺上的菲涅爾透鏡呢?其實對這種疑問并不難解釋:因為目前正被舾裝吊塔吊在半空的,其實是一整套菲涅爾透鏡的三分之一。一套完整的透鏡助降系統,其實是至少3組這樣的透鏡橫向排列,然后再加上背后的黑色背景板,因此一套完整的透鏡其實是至少4個部分拼裝而成的。因為體積很大還非常嬌貴,需要分批吊裝到位,再組合在一起然后裝配細致調整。而等這套透鏡安裝完畢,再加上關鍵的130米級電磁大彈弓與配套的3道攔阻系統全部施工完成后,5.5萬噸級平臺就可以正式出海試航了。這個平臺本身噸位巨大,5.5萬噸最多是其正常排水量,
滿排弄不好要到6萬噸以上,比戴高樂級要大得多;降落甲板的寬度與長度,也都比戴高樂級大,總長屬于260米以上。而戴高樂號的斜角甲板最多230米級。新平臺飛行甲板鋼的綜合強度與正規航母一致,2臺舷側升降機最大提升能力都超過35噸,因此彈射起飛與攔阻降落主力艦載機沒有任何困難,妥妥的現代化中大型航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