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網絡上公開的圖片,我海軍新銳航母~“福建號”已經整備得煥然一新,所有腳手架全部拆除,甲板上沒有任何雜物,艦載機起降測試留下的黑色輪胎痕跡也都擦除, 36個“十”字型停機位標識是赫然醒目。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福建號”在經過8次海試之后,已經準備加入現役,成為我軍最強大的海上戰艦。
那么,我國為何要建造“福建號”航母?
她的性能到底如何?是否有與美軍最先進的“福特號”航母掰手腕的實力?
而她的入役,對于我國、我軍來講,將有何重大意義呢?
挑戰
在過去幾十年間里,美國的超級航母橫行地球,如果出動3艘,那上面搭載的100多架先進戰斗機的實力幾乎能碾壓全世界90%國家的空軍。
我國也吃過美國航母的大虧。冷戰期間,以航母為核心的美國艦隊對我國沿海展開了殘酷的封鎖。冷戰后,美國航母又于1994年和1996年在黃海和臺海耀武揚威。
從2000之后,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無論是能源進口,還是對外貿易,都要依靠海運。而美國則利用強大的航母編隊可以隨時切斷我國的海上生命線。
因此,擁有自己的航母對于我國來講是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生死攸關的重大問題。而我國通過不懈的努力,在短短10幾年的時間里就改造和建造了2艘重型航母~“遼寧號”和“山東號”,從而躋身成為世界第二大航母強國。
不過,因為我國要直面美國的威脅,所以,在航母方面的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遼寧”和“山東”兩艦雖然在噸位、性能上能碾壓其他國家的航母,但與美軍的超級航母相比,個頭還是小了點。
美國的超級航母每艘均能搭載超過70架戰機,其中,有差不多50架是用于防空、反艦、電子作戰的F18系列戰機。這兩年,隨著F35的上艦,美軍的艦載機聯隊實力又有了質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美國航母還可以搭載5架E2D預警機,可以在空中進行遠程警戒、探測和指揮作戰。
而“遼寧號”只能搭載24架殲15戰斗機,“山東號”雖然好一些,也只能搭載36架殲15戰斗機。也就是說,我國兩艘航母的艦載機數量,只能趕上美國一艘航母,且沒有預警機。
更要命的是,美國航母都是平直型甲板,并裝備了蒸汽彈射器,使戰斗機聯隊每晝夜可出動120架次。
而我國兩艘航母的甲板是“蹺蹺板”型,沒有裝備彈射器,戰斗機只能采用滑躍起飛的模式,出動效率只有美國航母的一半。另外,還是因為沒有彈射器,在高強度作戰中,我國航母的大部分戰機無法“滿載”起飛,作戰效率也將大打折扣。
因此,從紙面數據看,我國裝備的兩艘翹頭航母只能勉強迎戰美國的一艘航母。
而隨著美國最先進的“福特號”航母投入現役,這種差距只能越來越大。
“福特號”航母最明顯的優勢是采用了電磁彈射系統,在理論上,該系統可以將航母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提高到每晝夜240架次,是過去的足足2倍。
如果再算上新上艦的F35隱形戰斗機,那么,我軍航母在海上對壘時將更加處于下風。
那么,裝備和美軍“福特級”對等的航母成為了我國的當務之急。
也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我國“福建號”航母橫空出世!
那么,這艘新的巨艦能抹平我國在航母方面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嗎?
海上堡壘
“福特級”的首艦~“福特號”剛出現的時候,確實特別嚇人。
不過,在技術路線上,美國人出現了點小問題。而這個小問題確實太要命了。
是啥問題呢?
那就是電磁彈射器在使用中非常不穩定。
這個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在技術原理上完全不同。
蒸汽彈射器說白了就是用一個大蒸汽罐存夠了蒸汽之后,瞬間釋放,用蒸汽作為動力,把飛機彈射出去。說白了,這種方式的動力來源就是燒鍋爐,簡單粗暴。
而電磁彈射器則是利用電磁原理,將巨量的電力瞬間轉化為強大的磁場,把飛機彈射出去。這種方式的動力來源可就不是燒鍋爐能解決了,而是需要艦上必須有強大的發電系統、電力管理系統和儲能系統。同時,發電、儲能的效率極高才行。
更復雜的原理就不提了,反正美國和西方的主流技術路線是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管理系統。而這種路線的不穩定性是顯而易見的,不但使英國的“45級”驅逐艦和兩艘新航母基本都是處于趴窩的狀態,而且讓“福特號”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和電磁彈藥升降機的故障間隔率遠遠低于設計標準,甚至遠遠低于“尼米茲”航母的老式系統。
同時,“福特號”航母的雙波段雷達的可靠性也未達到設計要求,是故障頻發。
如今,耗資130億美元的“福特號”在服役8年后,這些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更奇葩的是,這么先進的航母在設計之初,居然沒考慮擴員的問題,直到現在全艦還缺150多張床位。
因此,“福特級”3艘后續艦的下水時間全部推遲至少18個月,甚至是好幾年。
反觀我國的“福建號”就沒有上述這些問題。
我們國士無雙的馬偉明院士幾乎是白手起家,走出了一條和美國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也就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管理系統。這項技術令我國完美解決了航母的電磁彈射問題。馬偉明院士還曾提到,在未來,我軍的很多化學能武器都可以實現電磁化發射。
如此一來,在經過了陸上數千次的對比測試之后,我軍高層果斷拍板,將“福建號”航母的彈射器從蒸汽方式改為了電磁方式。
在雙波段雷達方面,我軍的055大型驅逐艦已經服役8艘,艦上搭載的雙波段雷達性能十分穩定,移植到“福建號”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以說,除了噸位稍稍小一些,以及使用的是常規動力,“福建號”在總體性能上是領先于“福特號”。
另外,別忘了,除了自身性能之外,航母的作戰能力可以要靠艦載機的。
目前,我國新一代彈射型殲15T已經在“遼寧”和“山東”兩艦服役,其搭載的雷達和導彈均比美軍的F18E/F先進一代,同時,電子戰型殲15D也同步服役,對標的就是美軍的F18G電子戰飛機。
更重要的是,通過央視新聞的畫面,更加先進、且性能完全壓過F35的我軍殲35艦載戰斗機也開始了批量建造。而艦載型KJ600預警機更是早就滿天飛。
謙虛地講,擁有殲15T/D、殲35和KJ600的“福建號”航母在整體戰斗力上已經和“福特號”不相上下,是真正的“海上堡壘”。
再進一步講,真正的中美海戰,可不只是航母之間的對決,而是航母戰斗體系之間的較量。而我軍的打擊力量還真未必只依靠艦載機。
那么,我軍還有什么殺手锏呢?
力轉乾坤
在過去幾十年里,航母的戰術就是艦載機對敵方發起攻擊,有時扔炸彈,有時扔導彈。從本質上將,就是通過艦載機來延伸己方艦隊的攻擊距離,誰距離越遠,誰越占便宜。
但是,限于需要在航母起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是有限的。還是出于這個原因,艦載機就算搭載導彈,攻擊距離也是有限的。而且,艦載機在進攻時,還會遇到敵方的攔截,導致攻擊成功率的降低。
那么,有沒有更好的進攻辦法呢?
答案是:有。
我軍目前裝備的055大型驅逐艦就搭載了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DF21艦載版反艦彈道導彈。
美軍F18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也就是800公里左右,其搭載的反艦導彈射程也就是300公里左右,所以,美軍航母戰斗群的攻擊距離是在1200公里左右。
看出問題了嗎?
我軍的DF21完全可以在美軍航母的攻擊距離之外發起進攻。
不過,這種攻擊方式還是有個問題,那就是055的防空能力再強,但也有防不住的問題,限于地球曲率,一旦美軍的艦載機采用超低空方式突擊,然后突然躍升進行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那055很可能招架不住。
怎么辦?
當時是依靠我們“福建號”航母的艦載機來撐起防空大網。同時,艦載預警機也可以通過數據鏈為DF21進行目標搜索、指示,并對DF21進行中段制導。
如此,我軍航母編隊的反航母戰術就有了兩大方式,DF21攻擊和艦載機攻擊,是不是對于美軍來講,就有優勢了?
當然,執行其他對海、對陸攻擊任務還是要依靠“福建號”搭載的殲15T和殲35。
其實,這種戰術同樣可以使“遼寧”、“山東”兩艦的戰斗力發揮到極致,唯一的區別就是兩艦目前尚沒有搭載預警機,所以,需要陸基雷達系統和預警機的支援才行。
這也就決定了這兩艦的編隊不太適合遠洋決戰。因此,在未來,負責在大洋上震懾美軍航母編隊的主力還是要靠“福建號”及后續的姐妹艦,甚至是更強大的核動力航母。
由此可見,“福建號”的服役對于我國的國家安全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以目前的進度看,已經整備完畢的“福建號”很可能會在8月1日“建軍節”這一天服役。而她的服役將成為我海軍捍衛祖國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嶄新起點。
素材來源:
央視新聞丨舷號18!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今日首次海試
看看新聞丨大國重器!從中國“福建號”下水看世界航母風云
環球時報丨福建艦首次海試圖片視頻曝光 專家解析“三大亮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