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羅夫斯克還沒打下來,烏克蘭已經開始慶祝“勝利”了。澤連斯基又一次定調,說烏克蘭快贏了。這聽起來熟不熟悉?
和去年春天喊“反攻必勝”時差不多一樣,只不過這一次,氣氛更虛了,底氣更薄了。
俄軍在這個方向上堆了10萬兵力,按說這是夠打一場“換地圖”的大仗了。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小城還沒攻下來。烏克蘭抓住這個節點,高調宣稱“俄羅斯打不動了”。
不光西爾斯基放話,連澤連斯基都借著參加北約峰會的機會,重啟“勝利敘事”,開始向西方盟友描繪一個“正在贏”的烏克蘭。
這就很微妙了。因為如果真打贏了,是不是不需要這么多嘴上功夫?
但凡局勢明朗,勝利不用靠嘴巴說,地圖上能看得見。
現在烏軍一邊在蘇梅方向苦撐防線,一邊還要靠“烏軍直升機正在收復失地”這樣的消息給自己打氣,可想而知,這場仗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輕松。
這就是典型的戰場與宣傳脫節。ISW那邊也說,俄軍在重復春季行動,看起來沒有推進。但問題是,他們也沒退。
換句話說,俄羅斯并不急于在波克羅夫斯克拿下“突破點”,而是繼續消耗、圍困、壓制。
你可以說他們打得慢,但不能說他們沒在打。而烏克蘭現在卻要搶在輿論場上給這場戰役畫句號,顯然不是因為真贏了,而是需要制造一個“正在贏”的故事,尤其是講給北約聽的。
澤連斯基回頭看,自己去年推的那個“勝利十點計劃”早就擱淺,最近一段時間也不談“無條件勝利”了,改談停火。
但只要有機會,他又會重新撿起勝利這個話題。
這其實也透露出一個現實——他知道國際支持正在松動,必須靠情緒維系話語主導權。
而俄軍這邊雖然推得慢,可推進確實在進行。蘇梅、哈爾科夫、扎波羅熱線,局部火力一直在前壓,兵力部署也是實打實的。
而且更關鍵的,是俄軍拿下了烏克蘭很多關鍵資源帶,比如鋰礦。
一塊鋰礦就能讓烏克蘭在推進與美國的礦產協議時被卡脖子,這不是地圖的問題,是烏克蘭經濟與戰略資源系統被逐步削弱的信號。
所以烏克蘭這時候大談勝利,確實像是一種“體面轉身”。俄軍沒打出快速突破,烏方就借勢反轉敘事,把停滯理解為“敵軍疲軟”。
問題是,這種話術只能維持短期心理占優,一旦戰線真實變化,就會立刻被現實反噬。
澤連斯基當然不傻,他比誰都清楚,現在烏克蘭需要一場對外的勝利敘事,來讓西方繼續“輸血”。
而“俄羅斯打不動了”這種說法,本質是對外傳遞一個信號:你們的投入馬上見效,不要停。
但戰場不是舞臺劇,10萬大軍壓著不動,并不等于失敗,可能只是等。
俄軍在烏的打法早就不是“速戰速決”的節奏,而是穩壓+緩蝕+資源耗空。他們不急,是因為他們不缺時間。
而烏克蘭——看澤連斯基的表態,就知道他們已經缺時間、缺士氣、缺共識。
波克羅夫斯克也許會繼續撐著,也許會被拿下。
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座小城已經變成一塊試紙:測的是誰更急于結束,誰更怕被“體面地輸”。從現在的動向看,答案其實很明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