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俄烏沖突,大家都知道這是個老大難問題。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恩怨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那時候俄羅斯吞并了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也開始鬧騰。2022年,俄羅斯直接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是“保護頓巴斯地區人民”和“去納粹化”。烏克蘭這邊則全力抵抗,靠著西方國家的支持硬是扛了下來。
到2025年,戰爭已經打了三年多,雙方都筋疲力盡,但誰也不肯認輸。俄羅斯在東線不斷加碼,烏克蘭則在西方的援助下苦苦支撐。這段時間,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搞了個大動作,占領了943平方公里,還把一個州徹底控制住。這事兒讓局勢變得更復雜,也讓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場沖突。
俄軍這次推進943平方公里,可不是隨便打打就能做到的。這背后是好幾個月的精心準備和戰術調整。咱們先來看看他們是怎么打的。
俄軍這次的主攻方向是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州。盧甘斯克和旁邊的頓涅茨克州一起組成了頓巴斯地區,這里是烏克蘭的工業心臟,也是沖突的核心地帶。2025年6月底,俄控盧甘斯克領導人帕謝奇尼克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上宣布,盧甘斯克州全境已經被“100%解放”。這943平方公里,就是他們在這段時間內拿下的地盤。
俄軍能打下這么多地方,靠的是“蠶食戰略”。啥叫蠶食戰略?就是不急著大舉進攻,而是像啃蘋果一樣,一口一口慢慢吃。他們先用大炮和空襲把烏軍的防線炸軟,然后步兵再一點點往前推,每天也就推進個幾百米。雖然速度慢,但勝在穩扎穩打,烏軍想反擊都找不到機會。
盧甘斯克戰役里,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這兩座城市是重頭戲。北頓涅茨克是個工業重鎮,烏軍在這兒修了好幾層防御工事,準備死守。俄軍一看正面強攻不行,就玩起了包圍戰。他們切斷了烏軍的補給線,然后用溫壓彈和滑翔炸彈狂轟濫炸。溫壓彈這玩意兒威力特別大,能把混凝土工事炸得稀巴爛。6月25日,烏軍扛不住了,只好撤退。
利西昌斯克在河對岸,地勢高,烏軍本來想憑著地形優勢再撐一陣子。但俄軍不給機會,繼續用炮火和空襲壓著打,最終在6月底把烏軍趕了出去。這兩座城市一丟,盧甘斯克州的防線基本就崩了,俄軍順勢拿下了全境。
除了盧甘斯克,俄軍還在別的地方搞牽制。比如在蘇梅方向,他們放了三個機械化旅,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架勢。烏軍一看不妙,趕緊調了兩個主力旅去防守。這么一來,頓涅茨克那邊的防線就空了,俄軍趁機擴大戰果,還順手占了點頓涅茨克的地盤。
另外,俄軍還把目光投向了哈爾科夫州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在中部烏克蘭,他們拿下了達奇諾耶村,這地方離第聶伯河不到150公里。雖然只是個小村子,但戰略意義不小,說明俄軍的觸手已經伸得很遠了。
俄軍這943平方公里的推進,聽起來挺唬人,但代價也不小。據一些軍事分析網站統計,從4月底到6月底的兩個月里,俄軍和烏軍在這片戰場上都損失慘重。俄軍靠著火力優勢占了上風,但士兵和裝備的消耗也不少。烏軍這邊雖然丟了地盤,但撤退時還是盡量保存了實力,伺機反擊。
總的來說,俄軍現在控制的地盤加起來有1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943平方公里是最近的新戰果。這數字看著挺大,但跟烏克蘭60多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比,其實也就占了不到20%。所以說,俄軍雖然打贏了一仗,但離徹底壓倒烏克蘭還遠著呢。
盧甘斯克州是烏克蘭的24個州之一,面積2.67萬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戰前數據)。這次俄軍把它全拿下來,意義可不簡單,咱們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盧甘斯克是烏克蘭的工業重地,煤炭儲量特別豐富,還有不少冶金工廠。戰前,這里的煤炭和鋼鐵產量占烏克蘭全國的很大一部分。現在俄軍占了這個州,烏克蘭就丟了這些資源。煤炭沒了,發電廠怎么辦?鋼鐵廠停了,工業生產咋辦?烏克蘭的經濟本來就因為戰爭被拖垮,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盧甘斯克挨著俄羅斯邊境,位置特別關鍵。俄軍拿下這兒,就能把頓巴斯地區連成一片,方便運兵和補給。對烏克蘭來說,丟了盧甘斯克就等于東邊的屏障塌了,頓涅茨克那邊也危險了。俄軍還能以盧甘斯克為跳板,繼續往西或者往南打,威脅更大。
戰場上的勝負不光看地盤,還看人心。盧甘斯克全境淪陷,對烏克蘭老百姓和士兵的士氣是個打擊。畢竟這是第一個被俄軍完全占領的州,難免讓人覺得“是不是守不住了”。這種心理壓力可能會影響烏克蘭政府的決策,甚至讓支持率本來就不高的澤連斯基更難受。
對俄羅斯來說,盧甘斯克是頓巴斯拼圖里的一大塊。普京從一開始就說要“解放頓巴斯”,現在盧甘斯克到手,離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俄羅斯還能拿這個當籌碼,跟烏克蘭和西方談條件。不過,占領容易守住難,俄軍接下來還得防著烏軍的反撲和當地的游擊戰。
就在俄軍宣布占領盧甘斯克的同一天,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坐飛機直奔基輔。這趟訪問來得太巧了,顯然是沖著俄軍的進展去的。
德國在俄烏沖突里一直是個重要玩家。作為歐盟的經濟老大,德國既要支持烏克蘭,又得顧著自己的能源和經濟利益。戰爭初期,德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有點磨蹭,但后來態度越來越硬,尤其是2024年以后,開始加大軍事支持力度。
這次貝爾博克去基輔,是在俄軍占領盧甘斯克的消息傳出后緊急決定的。德國顯然是想給烏克蘭打氣,順便警告俄羅斯:你們別以為占了地盤就贏了,西方還沒放棄呢。
在基輔,貝爾博克跟澤連斯基開了個會,給了幾條實打實的承諾。第一,德國會繼續送武器,包括防空系統和重型火炮。這東西對烏克蘭來說太重要了,能幫他們擋住俄軍的空襲和炮擊。第二,德國支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前提是得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話聽著挺外交,但意思很明白:俄羅斯想靠武力劃地盤,德國不認。
德國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就在貝爾博克訪問基輔的同一天,加拿大宣布解凍17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準備拿來援助烏克蘭。這筆錢雖然不算多,但對烏克蘭來說是雪中送炭,能用來買武器或者救急。加拿大的舉動跟德國的承諾遙相呼應,說明西方國家還在聯手撐烏克蘭。
貝爾博克的訪問和承諾,表面上是給烏克蘭撐腰,其實也暴露了西方的焦慮。俄軍在戰場上步步緊逼,西方光靠嘴上說支持已經不夠了,得拿出真金白銀。可問題是,西方的援助力度跟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比起來,還是有點不夠看。德國送的防空系統和火炮雖然管用,但數量有限,烏克蘭想要的F-16戰機和遠程導彈啥時候能到,還是個未知數。
俄軍占領盧甘斯克和德國外長訪問基輔,國際社會自然不會沒反應。咱們來看看各方是怎么想的。
除了德國和加拿大,美國、英國這些國家也在忙著給烏克蘭輸血。美國最近又批了一筆6億美元的軍援,英國也在推銷自己的武器裝備。七國集團(G7)還在峰會上說,要把3000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產收益劃給烏克蘭。這事兒要是真落實了,對俄羅斯是個不小的打擊。
俄羅斯這邊也不是孤家寡人。朝鮮和伊朗一直在背后幫忙,送了不少彈道導彈和無人機。這些東西讓俄軍的火力更猛,也讓烏軍更頭疼。尤其是伊朗的無人機,便宜又好用,成了俄軍空襲的主力。
像中國、印度這些國家,還是保持中立態度。中國這邊一直說支持和平談判,反對制裁和武力,但也沒明確站哪邊。印度則是兩邊買武器,既不惹俄羅斯,也不跟西方翻臉。這種騎墻態度在沖突里很常見,誰也不想趟渾水。
俄軍這次推進943平方公里,占領盧甘斯克,算是扳回一局,但這場戰爭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頓涅茨克州的波克羅夫斯克可能是下一個大戰場。這地方是個交通樞紐,鐵路和公路四通八達。俄軍要是拿下這兒,就能把烏軍在頓巴斯的防線圍起來,逼著烏克蘭讓步。但烏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要是守住波克羅夫斯克,就能拖住俄軍,為反攻爭取時間。
俄軍占領盧甘斯克后,普京的底氣更足了。他之前就說,和平協議得基于俄羅斯控制的四個州(包括盧甘斯克)。烏克蘭這邊肯定不干,澤連斯基一直強調要收復所有領土。但現實是,烏克蘭的資源越來越少,談判可能是唯一的出路。關鍵看美國能不能從中調和。
西方的援助是烏克蘭的命根子,但這東西也不是無限的。美國國內對援烏的反對聲越來越大,歐洲的經濟也不好過。德國和加拿大的承諾雖然給力,但跟俄羅斯的軍工能力比,還是有差距。烏克蘭想要的先進武器,比如F-16和遠程導彈,啥時候能到,誰也不知道。
俄羅斯雖然打贏了一仗,但日子也不好過。國際制裁讓他們的經濟很受傷,戰場上的傷亡也讓國內壓力增大。普京要想守住盧甘斯克,還得花大力氣,時間長了能不能撐住,也是個問題。
俄軍狂推943平方公里,首次占領盧甘斯克州,確實讓俄烏沖突的局勢又變了樣。德國外長飛基輔給承諾,國際社會也忙著站隊,這場戰爭的復雜性一下就凸顯出來了。對烏克蘭來說,丟了盧甘斯克是個大打擊,但有西方撐腰,他們還不至于崩盤。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個勝利,但離最終目標還差得遠。未來咋走,取決于戰場上的較量和談判桌上的博弈。和平的影子現在還看不到,但愿雙方都能早點找到出路,別讓老百姓再遭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