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個傳統制造業板塊異軍突起,鋼鐵、光伏、水泥、煤炭等行業領漲大市,漲幅均在2%以上。
我們重點講一下光伏。
光伏大概是本輪科技股行情中唯一沒有大漲過的板塊了,至今依然位于估值底部。
不過最近一周,光伏似乎也開始蠢蠢欲動,有了向上的苗頭。
發生了什么?
行業邏輯改變了嗎?
當然,這里的核心變量有兩個——
一個是估值。
我們看東財光伏設備指數,目前1000點左右,相比2022年的高位2459點,至今仍然在四折左右。
經過去年至今的一輪大漲之后,絕大多數的科技板塊都不便宜了。
眼下依然低估值的光伏行業,肯定是塊香餑餑。
二個是政策力量的介入。
光伏行業此前壓制估值的因素主要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問題不熬死一批、清退一批尾部企業是很難結束的。
但問題是,依靠市場的力量,這個過剩將很漫長,而眼下,政府等不及了。
前兩天,一個低調的中央財經委高層會議召開,會議的主題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主題沒有什么新意,但執行手段在發生變化。
其中一個引起市場關注的重要舉措是,“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這是針對所有產能過剩的制造業,從某個角度而言,就是要發動一場類似2016-2017年的“供給側改革”。
還記得當年的供給側改革發生了什么嗎?
當年由于房地產庫存積壓,鋼鐵和煤炭等傻大黑粗型制造業出現了如今天一樣的嚴重產能過剩,成本價格倒掛,虧損嚴重。
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從2012-2016年,依靠市場的力量始終沒辦法解決。
后來是如何扭轉局面的呢?
政府通過頂層規劃,依靠有形之手介入,直接下達指令要求每個龍頭企業削減對應指標的落后產能。
一年后,鋼鐵全行業扭虧,東財行業指數從4000點飆升到7000點,漲幅高達75%。
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的經驗。
很明顯,當市場失靈,產能過剩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嚴重到影響經濟大局的時候。
高層開始借鑒當年的經驗,出手了。
像今天領漲的鋼鐵、光伏、水泥、煤炭等行業,都是產能過剩的代表。
除了光伏之外,其它幾個行業都在上一輪供給側改革中有過亮眼的表現。
與它們相比,光伏的需求潛力、增長空間,明顯要更好一些,也是本輪供給側行情中最值得關注的板塊。
而且,上面的會議剛剛結束,這兩天我們就明顯的感覺到行業氣氛在發生改變了。
說幾個消息:
第一個,媒體曝光度更高的新能源車行業,比亞迪的價格戰在6月底默默取消了。
不用說,肯定是受到窗口了指導。
第二個,光伏行業也一樣,市場傳出國內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自7月開始集體減產30%。
當然,這只是頭部企業的舉措,中尾部企業還在觀望。
預計7月國內玻璃產量將下降至45GW左右,比5月份的50GW下降約10%。
重點是,市場預期一旦發生改變,供需格局逆轉,漲價行為很快就出現了。
據媒體報道,近幾個交易日,現貨市場上多晶硅2508已經連漲4天,工業硅、玻璃、燒堿、碳酸鋰等期貨也開始拉升了。
現貨-期貨-股價一路傳導之下,光伏行業基本面反轉的邏輯就出現了。
那么,哪些光伏龍頭更值得關注呢?
跟其它行業不同的是,投資于困境反轉型行業,關注點往往不是盈利能力和業績。
而是“困境”。
困得越深,虧損越厲害,一旦反轉了,彈性才越大。
我們扒拉一下今天領漲的幾個光伏龍頭,可以發現,都是“深陷困境”的代表。
1,大全能源。
今年一季度營收9.07億,同比-69.57%,凈利潤-5.58億。
營收腰斬再腰斬,一個季度虧5億,一年就是20多億,簡直是奔著破產去的。
要知道,兩年前,23年Q1,公司的營收可是48.56億,凈利潤可是29.11億。
凈利潤率高達59.94%。
況且,公司作為多晶硅龍頭,行業市占率在20%左右,擁有業內先進的生產工藝,死掉的概率很低。
這種落難鳳凰,才是值得市場重點關注的標的。
2,東方日升。
一季度營收29.91億元,同比-39.37%,凈利潤-2.66億。
光伏組件二線龍頭,近年行業地位有所下滑,出貨量排名從行業前6名下滑至第十名,主要原因是倚重的出口業務遭遇滑鐵盧。
3,雙良節能。
一季度營收20.79億元,同比-51.06%,凈利潤-1.61億。
光伏硅片和多晶硅還原爐設備龍頭,單晶硅產能處于行業前三位,多晶硅還原爐的市場份額高達65%。
4,凱盛新能。
一季度營收8.91億元,同比-37.98%,凈利潤-1.25億。
光伏玻璃二線龍頭,市場份額約5%,規模上跟信義光能、福萊特兩大龍頭差距較大。
5,福萊特。
一季度營收40.79億,同比-28.76%,凈利潤1.06億,同比-86.03%。
光伏玻璃一線龍頭,市場份額約25%,盈利比凱盛強,但跟去年比也跌得很慘。
6,賽伍技術。
一季度營收6.43億,同比-27.35%,凈利潤-0.33億。
光伏薄膜和背板龍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
7,通威股份。
一季度營收159.3億,同比-18.58%,凈利潤-25.93億。
光伏全產業鏈龍頭。高純晶硅方面,產量連續多年世界第一,市占率超過25%;光伏電池業務上,產量連續多年世界第一,市占率約14%;組件業務,出貨量全球前五。
23年一季度,曾經單季度盈利86億元,也是落難鳳凰的代表。
這種深陷困境的龍頭,一旦周期反轉,彈性空間無疑將是十分驚人的。
而現在,資本開始進場押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