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地產在官微發布了《精準賦能!看華東區域如何用設計助攻“三好”建設》的推文,這篇關于華東區域 “設計賦能” 的文章,竟意外將該區域的經營困局與上市公司南國置業的資產重組話題推至輿論前沿。
當集團層面的表揚與項目層面的業績形成反差,當優質資產的騰挪與虧損項目的表面改造同時上演,這場看似光鮮的 “創新秀”,實則暴露出地產國企在項目運營與資本運作中的深層矛盾。
01
明星項目的“雙面鏡”
在電建地產發布的上述推文中,南京瀧悅雅頌與南京泛悅城市廣場堪稱華東區域的 “創新雙璧”。前者以 “精裝定制新模式” 連續 10 個月蟬聯仙林湖板塊小戶型銷冠,實現 “交房即交家” 與 100% 收房率的亮眼數據;后者則通過 “閑置商業改企業食堂” 的操作,被塑造為 “盤活資產、提升價值” 的典型案例。
然而,剝離宣傳濾鏡后的財務現實卻不那么樂觀。
南國置業年報顯示,南京泛悅城市廣場項目 2024 年錄得投資損失 2722.05 萬元,年末更計提 6839.16 萬元減值準備,直接導致電建地產在該項目的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從 1.02 億元暴跌至 634 萬元,殘余價值僅為原值的 6.22%。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被集團視為 “改造范本” 的項目,其核心舉措“企業食堂改造”在市場人士眼中充滿邏輯漏洞。
有餐飲行業從業者指出,寫字樓食堂運營需面臨食品安全監管、客群流量波動等多重挑戰,其租金提升幅度通常難以覆蓋前期巨額減值。若此類改造真能成為商辦資產 “起死回生” 的通用解法,為何全國范圍內商辦空置率仍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南京瀧悅雅頌的 “缺席” 更耐人尋味。這個被《中國房地產報》多次點贊的項目,2024 年對南國置業華東區域(江蘇)的營收貢獻竟為零。原因是這一項目并不在南國置業的資產包里。
這個項目的熱賣和南國置業江蘇區域的經營慘淡形成鮮明的對照。
在南國置業年報中,江蘇區域全年營業收入也為零,而浙江區域 90 余萬元的毛利更是讓人錯愕。一個覆蓋 “六省一市” 的核心區域,在上市公司體系內的營收貢獻率僅 0.23%,折射出華東區域在電建地產版圖中的尷尬定位。
02
資產騰挪里的疑云
4 月 24 日至 5 月 16 日,南國置業連續發布公告,控股股東電建地產擬以現金受讓方式,將上市公司旗下所有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盡數剝離。這一系列在資本市場敏感期的操作,引發市場對其是否存在退市打算的猜測。
電建地產給出 “優化資產結構、改善資產質量” 的重組理由。然而南京瀧悅雅頌的熱銷,卻讓這個理由看上去非常牽強。為什么明明有盈利良好的房地產項目,卻不注入上市公司。反而,要注入未知的其他資產?這與常規意義上增強上市公司競爭力的邏輯似乎并不一致。
市場曾猜測,南國置業會被注入新能源資產。但眼下新能源行業的部分子行業如 光伏等也已經出現行業集體虧損現象,能否徹底扭虧是未知數。
從電建地產 2024 年財務報告來看,其經營困境已不容小覷。
電建地產財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123.35 億元,同比下降 28.97%,凈利潤更是為 - 23.07 億元,較上一年虧損進一步擴大。住宅板塊收入為 93.65 億元,同比下降 42.57%。
資產負債率方面,2024 年末達到 75.52%,較 2023 年的 74.39% 微升,顯示出債務負擔的持續加重。短期有息負債合計 98.7 億元,而現金短債比僅為 0.82,意味著短期償債壓力巨大。合并現金流量表顯示,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 80.69 億元,同比減少 18.74%,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身處重組關鍵期的南國置業而言,如何平衡大股東利益與上市公司合規性,如何在資產騰挪中堅守市場公平原則,將是決定其轉型成敗的關鍵。
地產與星空·矩陣
搜狐號 | 頭條號 | 百家號 | 雪球號
網易號 | 同花順 | 財經號 | 大魚號
知乎 | 微博 | 東方財富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