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2025年竟然已經過去一半了。
昨天,克而瑞和中指院都發布了行業榜單,不過,相較于以往,榜單的關注度似乎越來越低。
當然,也算是好事,榜單的關注度越低,榜單的真實度反倒是越高了,比如兩家發榜機構上的行業排名相似度越來越高了。
接下來炸天團就以中指院發布的數據為依據,以一個行業觀察者的視角簡單客觀的解讀榜單上的這些頭部房企。
TOP1 保利發展
保利發展,大概是中央出臺三道紅線之后,最“受益”的央企了。
在三道紅線之前,最猛的是恒大、碧桂園、融創這些民企,伴隨著這些頭部民企的相繼倒下,原本行業第5的保利發展躺贏成為了宇宙第一大房企。
當然,說躺贏有點不準確,畢竟還有中海發展、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同咖位的央企也虎視眈眈中。
應該說,在幾家頭部央企里,保利發展在過去這幾年在拿地戰略基本上沒踩坑,開發節奏上也是一直順周期,產品打造和兌現能力也是可見的進步,算是穩扎穩打才擁有了今天的地位。
TOP2 綠城中國
綠城中國,說實話這半年是真的猛!
今年上半年銷售額時隔許多年后,力壓中海、華潤、招商蛇口等,再次回歸到行業第二名,上一次還是宋衛平時代的2009年。
當然,這主要歸功于綠城前兩年的拿地戰略,聚焦于上海、杭州、蘇州等少數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塊,國家力推的好房子戰略更是讓綠城這類品質房企有了發揮的舞臺。
事實上,綠城不僅銷售額排到行業第二,在新增貨值排行榜上同樣位居行業第二,與排名第一的保利發展在權益新增貨值上不分伯仲,顯現出綠城強大的進取心。
照此趨勢,綠城中國似乎有可能會取代保利發展登頂宇宙第一大房企。
TOP3 中海地產
去年,中海地產憑借著上海、北京等少數幾個核心項目的爆發,一舉取代保利發展成為2024年年度銷冠。
然而,進入2025年,明顯感覺到中海地產打法似乎開始變得有些混亂。最為典型的就是,拿地也變的極為消極。
去年上半年,中海地產以688億元的權益拿地金額榮登行業榜首,但今年上半年,中海地產權益拿地金額僅393億元,同比驟降43%。
在華東,中海地產的許多打法更是讓很多人看不懂,比如在南京帶頭降價砸盤,引發輿論嘩然。
去年,中海地產在上海的幾個樓盤賣瘋了,位于黃埔新天地板塊的中海·順昌玖里開盤銷售額高達196.53億元,打破全國單個樓盤開盤銷售紀錄,位于徐匯濱江板塊的中海·領邸玖序單盤攬金282億元。
憑借著幾個熱銷盤全年銷售額突破704億元,一舉刷新全國性房企在單個城市的最高銷售紀錄。
然而,時間進入2025年,中海地產似乎自己給自己踩剎車: 銷售額斷檔跌至第四位,拿地動作接近停滯。
或許,中海地產只是在憋大招吧。
此前坊間就有傳聞,今年上海出讓的最重磅地塊——東安新村地塊大概率會被中海地產收入囊中,一塊地就可以為中海地產貢獻出大幾百億元的貨值。
TOP4華潤置地
在中海地產陷入停滯的時候,華潤置地正奮起直追。
去年,華潤置地在盈利指標上首次全面碾壓中海地產,而在今年上半年,華潤置地與中海地產銷售規模上的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相較于中海地產嚴重依賴于單一的住宅開發,華潤置地多元化發展的優勢逐漸體現。尤其是在拿地方面,憑借著出色的造城能力華潤置地正成為許多城市和板塊的座上賓。
華潤置地最新的代表作就是上海寶山區的南大板塊,硬是把這個“城中村”板塊改造成北上海最受矚目的明星板塊,而華潤置業開發的時代之城項目也順勢收獲了今年上海樓市銷售套數與面積的雙料冠軍,可謂賺了“面子”也賺夠了“里子”。
TOP5招商蛇口
相較于其他頭部央企,招商蛇口這半年似乎并不太順利,也是四大央企天團唯一銷售額未能破千億的房企。
其實,回顧招商蛇口前兩年,拿地策略明顯有問題,典型如在上海,原本穩坐頭把交椅多年,沒成想后來拿地思路大變,被保利發展、中海地產、華潤置地等相繼超越了。
或許,招商蛇口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組織變革:取消所有區域層級,撤銷五大區域公司,轉為總部直管城市公司,形成“集團-城市”二級管控體系。
與此同時,招商蛇口的拿地策略也終于扭轉過來,重新走上聚焦路線,收縮邊界,聚焦核心城市和城市核心。
比如去年下半年,招商蛇口回歸市中心在上海拿下老靜安的地王項目,就在今年的銷售中就大獲成功。
的確,相較于保利發展、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招商蛇口因為戰略選擇導致這兩年鮮有特別突出的豪宅項目出現。
或許,在“好房子”時代,招商蛇口也應該快速提升自己的品牌占位,或許也可以借著“四代宅”的東風建立起自己的高端品牌標簽。
TOP 6建發房產
今年上半年,要說哪家房企拿地最兇猛,大概率就是建發房產了。
半年時間里,建發房產拿下成都、杭州等多個城市的地王項目,拿地金額高達341億元,僅次于保利、中海和綠城,位列行業第4,且依然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事實上,建發房產不僅拿地兇猛,今年上半年的銷售規模也實現了逆勢正增長,在頭部房企里也是難能可貴,成為當前地方國企陣營里的老大。
在過往,世茂、旭輝、陽光城、泰禾、正榮、融信等閩系民營房企的激進給行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以建發、國貿、象嶼、聯發為代表的閩系地方國企似乎比之更加激進。
或許,愛拼才會贏的胡建人,天生就是喜歡 “風浪越大魚越貴”帶來的刺激感。
TOP7 萬科
今年春節前后,巨額虧損、債務壓頂,再次將萬科推向了“至暗時刻”。
按照以往的劇本,當年的房地產四大天王“恒碧萬融”又可以湊在一起搓麻將了。
我們以半年銷售業績來看,萬科的確跌了,銷售額同比近乎腰斬。
但,深圳地鐵,或者說背后的深圳國資還是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了拉了萬科一把,并漸漸穩定了萬科的局勢,并且保住了萬科銷售規模前10的位置。
目前看,萬科并未脫離危險,但危險也在漸漸遠離,期待這位曾經穩坐行業第一的老大哥早日康復吧。
TOP8 越秀地產
今年上半年,越秀地產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晉升到行業第8位,算是穩扎穩打的典型了。
相較于其他房企,越秀地產似乎更聚焦,拿地基本就圍繞著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這幾座城市。
相較于其他房企,越秀地產似乎也不喜歡單打獨斗,除了大本營廣州外,越秀地產更喜歡捆綁頭部央企,找個帶頭大哥分肉喝湯。
比如今年上半年,越秀地產全口徑新增貨值510億元,位列行業第7,但權益新增貨值僅207億元,權益占比僅40%,在頭部房企里算是最低的。
總結起來,越秀地產這幾年的打法就是穩健,找最安全的城市,榜上最有能力的大哥,把自己的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的確,在下行的市場環境里,讓自己不犯錯就已經領先絕大多數同行了。
TOP9中國金茂
很難想象,在經歷前兩年的危機后,今年的中國金茂似乎正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茂再進一步,首次沖進了銷售排行榜TOP10,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眾所周知,兩年前的中國金茂還麻煩纏身,規模大跌,利潤虧損、董事長失聯,這家央企看似風雨飄渺。
但短短兩年時間,中國金茂的狀態似乎就全變了。
仔細想來,大概要特別感謝一個人——陶天海。
的確,臨危受命的陶天海在主導中國金茂后,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拿地戰略上的收縮與擴張,比如組織架構上的大調整,比如人事安排上的部署,比如產品線上的升級改造。
典型如金茂在上海的發展變化,這位從上海走出去的董事長其實在上海期間挺憋屈的,彼時金茂在上海的銷售規模忽高忽低,并呈現出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品牌號召力也逐漸散去。
然而,在陶天海掌舵集團后,中國金茂的資源終于開始向上海傾斜,并奮起直追。
目前看,節奏逐漸調整到位的中國金茂似乎在行業排名上還將延續上升趨勢,或將成為最大的一匹央企黑馬。
TOP 10 濱江集團
寫到這里,終于出現一家民營房企了。
說濱江集團是民營房企之光,一點不過分,因為濱江集團已經是TOP10榜單里僅剩下的獨苗了。
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以533.5億元的銷售額成為TOP10榜單上的守門員,勉強保住了民營房企的顏面。
而在權益拿地金額榜單上,濱江集團則以313億元的拿地金額位列第五。
當然,與以往類似,濱江集團的拿地策略就是聚焦杭州,深耕一座城。
事實上,濱江集團也得益于杭州這些年城市經濟活力與人口增長,不僅沒受到行業調整的過多干擾,反倒是行業排名大踏步地前進,成為了如今的民企之光。
最后,今天的文章有點長,就不在結尾“升華”了,文末會附上中指院的銷售與拿地兩份榜單,喜歡就送個小紅心吧。
來日方長,關注地產大爆炸,讓我們陪著你一起見證那些房地產的人與事。
關注 大爆炸 好運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