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20天中國便從伊朗每日進口石油達到180萬一桶!
令美國猝不及防之外,面對著名“反華主播”瑪利亞痛斥中國“竊取技術”“網絡攻擊”時,特朗普卻是承認,美國常常這樣干。
一邊是制裁伊朗的法案形同虛設,一邊是白宮主人忽硬忽軟的“變臉秀”,特朗普的對華態度又是打著什么算盤?
石油博弈
當西方緊盯俄烏戰場時,可以說,中國正以驚人速度構筑能源安全網。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原油、天然氣、成品油進口量持續攀升,多條能源通道同步發力。180萬桶伊朗原油的日流量,僅是這場布局的冰山一角。
當特朗普吹噓“關稅制華”時,中國默默將黃金儲備拉升200噸,糧食儲備堆滿糧倉,油氣管道直通中亞。
更精妙的是這步棋的時機。美國放松對伊朗制裁的風聲剛起,中國煉廠立即抓住窗口期掃貨。德黑蘭樂用黑金換外匯,北京則用廉價原油對沖美國關稅成本。
當特朗普在電視上夸耀“用關稅掐住中國命脈”時,他恐怕沒算清這筆賬,中國進口每桶伊朗油比國際市場便宜近10美元,省下的錢足夠覆蓋對美反制關稅。
本以為特朗普將會有更大的反制動作,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此次的特朗普卻是不同了。
在6月28日一檔節目訪談中,當知名主播對所謂“中國網絡攻擊”進行指控時,特朗普罕見表態:“你覺得我們沒做過嗎?我們也會做的,我們做過很多事!”
英國《獨立報》指出,特朗普這一發言相當于暗示:美國對中國所為與被指控中國所做行為相似。
突然的變臉,對華降低的口風,但實際上原油不過是籌碼,變臉的背后是特朗普的焦慮。
白宮焦慮,特朗普執政不穩
首先來說,為何伊朗的石油中國敢接,美國卻奈何不住。中國地方煉廠去年產能已超5億噸,而沙特原油含硫高、俄羅斯油運輸貴,但伊朗重質油堪稱性價比之王。山東某民營煉廠高管私下透露:“同樣的錢,伊朗油能多煉3%汽油,誰跟利潤過不去?
而德黑蘭也是聰明,油輪關GPS、貨船掛第三國旗、原油混裝馬來西亞油。美國智庫CSIS報告承認:追蹤成本遠超制裁收益,海上堵截已成“貓鼠游戲”。
所以說面對現實,當德州油商因頁巖氣開采成本飆升叫苦時,中國煉廠正用伊朗油生產著全球最便宜的塑料原料,而美國的制裁大棒最終只能向利益低頭。
緊跟在電視欄目中駁斥“反華主播”的說辭,這種矛盾的說法貫穿特朗普所有對華政策。前腳剛宣布“即刻飛往中國”示好,后腳就批準對中國造船業301調查。
嘴上喊著考慮取消關稅,轉身卻給華為芯片制裁加碼。但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閉門會議向資本大佬交底:當前對峙“難以為繼”,特朗普不過在公開場合強撐強硬。
更荒誕的是特朗普的自我感動邏輯。他一邊把對中國商品征收245%的天價關稅稱作“幫助中國”,一邊為54%的小額包裹關稅下調自詡“讓步”。
殊不知中國電商平臺13.6億件平價商品,早已成為美國低收入家庭的生命線。
自然,特朗普突然對華“降調門”便是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的政治危機。
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率暴跌至43%的歷史冰點,53%美國人明確表達不滿。曾經簇擁他的“紅帽子”們,如今在洛杉磯街頭焚燒印著他頭像的玩偶,只因“解放日”關稅讓物價飛漲,普通家庭買雙鞋都要多掏兩倍錢。
更大的危機在美國國債突破36萬億美元,每年光利息就要吞噬1.5萬億美元,相當于整個俄羅斯的GDP。
為填這個無底洞,特朗普強推940頁的“大而美”法案,卻在國會遭遇公開處刑:共和黨議員被迫朗讀法案全文,16小時馬拉松式辯論讓全世界看盡笑話。
法案內容更引發眾怒,800萬人將失去醫保,普通民眾福利被砍去填補富人減稅窟窿。連昔日盟友馬斯克都大罵該法案“令人作嘔”。
焦頭爛額之際,特朗普想起了訪華計劃緊急啟動,幾十名美國CEO隨行名單曝光,沙特之行“萬億美元協議”的神話,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然而當特朗普在鏡頭面前表演強硬時,全球供應鏈正用腳投票繞開美國,而180萬桶原油背后,是小國伊朗挑戰霸權的膽量,大國中國能務實破局的智慧,然卻是難以掩蓋超級大國美國的力不從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