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1日報道:7月1日晚,宛平劇院大劇場座無虛席,淮劇《火種》傾情上演。由多位業內實力派藝術家、八位國家一級演員主演和眾多優秀青年演員共同組成的強大陣容,以扎實深厚的唱功、沉穩精湛的表演,將工人起義從組織策劃到聯合抗爭的關鍵場景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舞臺上。
攝影:柏可林
今年恰逢上海總工會成立 100 周年、以五卅運動為開端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 100 周年。值此特殊時刻,以工人武裝運動為題材的紅色劇目《火種》的上演具有非凡意義。該劇不僅是一堂生動的“文藝黨課”,更是以藝術的力量,引領觀眾共同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厚植愛國情懷,以信仰之火點燃激情,照亮城市前行之路。
淮劇《火種》以1926-1927年間發生在上海的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為題材,聚焦上海底層產業工人的故事。在三大歷史紀念主題背景下,通過工人領袖與革命群眾的群像刻畫,串聯起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工人階級發祥地”的雙重紅色基因。該劇于2023年8月建組,全團集中打磨兩月余,同年10月15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成功首演,獲得專家與觀眾初步認可。2024年,上海淮劇團吸納多方意見,于3月推出《火種》(精粹版),并深入社區、海島參與“浦興月月演”“城市美育日”等文化惠民活動,累計演出30余場。
與此同時,劇團先后三次召開專家研討會,主創團隊根據專家們的意見多次研討修改劇本,不斷打磨調整,精益求精,修改版《火種》于同年5月登陸宛平劇院,并作為第九屆江蘇省淮劇藝術展演月閉幕大戲在鹽城演出,舞臺呈現與音樂編排獲觀眾好評。2024年10月,《火種》入選上海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展演及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國慶演出季,在宛平劇院連演兩場,帶領觀眾重溫紅色上海往事,一起“去追尋那一束光”。
演出結束后,多位老黨員表示:“劇情真實還原了歷史,讓人想起父輩講述的工運故事。” 此次演出同時作為國家藝術基金 2025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戲曲院團自媒體開發運營與創意傳播人才培訓》思政第一課的核心內容,來自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戲劇戲曲學的碩博研究生,以及全國各院團的新媒體負責人等 50 余人觀看演出,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青年觀眾對傳統淮劇與現代敘事的融合非常感興趣,表示用地方戲曲承載革命題材,既有新意又有感染力。
據悉,作為上海紅色文化季及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重頭戲,《火種》后續還計劃開展更多公益及惠民演出,持續為滬上及更廣大觀眾提供高品質的藝術享受與深刻的精神滋養,讓革命火種生生不息,永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