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看世界】將放眼海外劇場不定期放送舞臺上最新演出訊息 推薦最有才(yan)華(zhi)的戲劇人 我們的原則是:優秀導演拉一把 有趣劇目推一波 日新月異的舞臺 日月將從此處升起
Max Webster
馬克斯·韋伯斯特
戲劇導演
馬克斯·韋伯斯特是他這一代英國最炙手可熱的戲劇導演之一,擅長創作精彩的新作品、歌劇和現場音樂活動
。他曾在劍橋大學學習英語(2001/2005),隨后在巴黎雅克·勒科克戲劇學院(2005/2006)接受培訓,并在Complicite劇院擔任西蒙·麥克伯尼的長期助理。
他曾獲得RYTDS獎學金,在曼徹斯特皇家交易所工作(2001/2003)。作為歌劇導演,他曾在皇家歌劇院、英國國家歌劇院、斯卡拉大劇院、里昂歌劇院和荷蘭歌劇院工作。他曾擔任貝利斯獎(Baylis)導演,后在老維克劇院(Old Vic)擔任副導演(2015-2018),師從馬修·沃克斯(Mathew Warchus),目前擔任唐瑪倉庫劇院(Donmar Warhouse)副導演。他2019年制作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獲五項奧利維爾獎和三項托尼獎。
他的戲劇作品包括:《真材實料》(老維克劇院);《少數派報告》(西蒙弗蘭德娛樂公司/英國巡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倫敦西區、波士頓藝術劇院、百老匯和英國巡演); 《波西米亞人》(瑞典哥德堡歌劇院);《風流寡婦》(英國國家歌劇院);《安提戈涅》、《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攝政公園露天劇場);蘇斯博士的《羅拉克斯》(老維克劇院/圣地亞哥老環球劇院/明尼阿波利斯兒童劇院);《叢林之書》(熾天使);《芬妮和亞歷山大》、《掩蓋我的蹤跡》(老維克劇院);《蠢特夫婦》(萊斯特曲線劇院);《冬天的故事》(愛丁堡皇家利ceum劇院);《豐饒之海,瑪麗·斯圖亞特》(東京Parco Productions公司);《無事生非》(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肖斯塔科維奇的《哈姆雷特》(倫敦城市交響樂團); 《奧蘭多》、《殺死一只知更鳥》、《我年輕而愚蠢的心》(曼徹斯特皇家交易所劇院);《詹姆斯和大仙桃》、《我的一代》 (利茲劇院);《彩虹下的狂歡節》和《卡庫魯盛宴》 (南非希爾頓藝術節)和《高加索灰泥圈》(加德滿都阿羅漢劇院)。
近年來,韋伯斯特最廣為人知的舞臺作品莫過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他對文學經典的改編功力并非一朝一夕練就。早在10年代,他的作品就涉及不同流派的文學作品改編。本期劇看,我們將聚焦他的文學作品改編,看他如何讓文學躍然于舞臺之上。
01
《殺死一只知更鳥》 2013
《殺死一只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于1960年創作的一部南方哥特式小說。作品一經出版便取得巨大成功,迅速在美國中學與高中間廣泛流傳,成為青少年閱讀文學中的重要文本。出版次年,該書榮獲普利策獎,此后更被譽為美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在二十世紀,《殺死一只知更鳥》可能是美國閱讀最廣泛的種族相關書籍,其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則是種族英雄主義最經久不衰的虛構形象。”
? Jonathan Keenan
在原著擁有如此高國民度與文化地位的前提下,將這部作品搬上舞臺,無疑是一項挑戰重重的任務。導演不僅要面對觀眾對故事的既定印象與情感投射,更要在劇場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重新喚醒那份關于童年、正義與偏見的記憶與思考。
? Jonathan Keenan
在這樣的前提下,韋伯斯特選擇沒有將文本神圣化,而是讓它在劇場中“自由呼吸”——保留小說精神內核的同時,通過舞臺調度與節奏重構,讓這段關于正義與童年的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
戲劇開場時,塔伯特用她自然的聲音朗讀小說的開篇段落,然后逐漸變身為斯考特。這一幕既符合作品的氛圍,又與的哈珀·李的小說產生了直接聯系。
? Jonathan Keenan
“韋伯斯特的作品令人眼花繚亂,令人難忘……
正是一部經典文學作品應該被改編成舞臺劇的方式。”
在舞臺設計上,設計師詹姆斯·科特里爾利用劇場原有的空間,改造出一個布滿灰塵、帶有稻草痕跡的地板來限制活動,使用木柱和鐵絲網來劃分不同的空間,并使用木托盤來創建地板和平臺,使其具有真實感。
法庭戲一向是這部作品的情緒高潮,而韋伯斯特并沒有選擇正面舞臺的傳統布局,而是利用環形的舞臺空間將部分演員“隱藏”在觀眾身邊、樓上的座席中。這樣的設計讓觀眾不再只是看戲的人,而仿佛也坐進了法庭之中,目睹、參與、被觸動。這種調度既打破了舞臺與觀眾之間的界限,也讓整個空間在審判時刻變得異常安靜、集中、充滿呼吸感。
02
《奧蘭多》 2014
《奧蘭多:一部傳記》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部小說。這是一部以諷刺手法展現英國文學史的小說,講述了一位詩人的冒險經歷,他從男性變為女性,并在幾個世紀中與英國文學史上的關鍵人物相遇。這本書被認為是一部女權主義經典著作,并被女性寫作、性別和跨性別研究的學者廣泛地探討。
“這一切都關乎你,關乎你肉體的情欲,以及你心靈的誘惑。”
? Jonathan Keenan
這部小說結構自由、語言綿密、時間跨度數百年,且圍繞性別流動、身份建構與自我意識展開。韋伯斯特一改《殺死一只知更鳥》的改編策略——這次他并沒有完全忠實于文本,而是用高度劇場化的方式抓住文本的精髓。
魯爾作為劇作家,將戲劇的展開焦于主人公,首先是他十幾歲時的愛人——俄羅斯少女薩莎,同時引入三位男性“合唱團”——理查德·霍普、托馬斯·阿諾德和通吉·卡西姆,他們各自填補了角色的空缺,扮演了從公爵夫人到女仆的各種角色。同時,魯爾大量運用了旁白,這在這種私密的空間中效果極佳,并巧妙地保留了伍爾夫的諷刺智慧和尖刻的評論。
? Jonathan Keenan
這一部劇也以充滿動感的肢體表演著稱富于創造力的舞美設計著稱。韋伯斯特則在導演中強調了演員肢體和動作的重要性,并巧妙的設計了人物的進場與退場。從羽毛筆時代到電燈泡時代,隨著一地“亂落”的燈泡點亮舞臺,歷史的更替與身體的變化彼此映照。
03
《詹姆斯和大仙桃》 2015
《詹姆斯和大仙桃》是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于 1961 年創作的一部兒童小說。故事圍繞著一個年輕的英國孤兒展開,他進入了一顆巨大的魔法桃子,并與七只被魔法改變的花園蟲子一起經歷了一場狂野而超現實的跨世界冒險。
? Jonathan Keenan
相比于《奧蘭多》在時間和性別上的迷幻,《詹姆斯和大仙桃》的原著作為一部兒童作品更是直接用自己構成了一個自稱一派的迷幻世界。在導演策略上,韋伯斯特仍然在基于原著的基礎上有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他沒有將桃子搬上舞臺,他把觀眾帶進了桃子里。
布景設計、燈光和其他制作要素共同構成這部劇的內涵和整體個性,這一特征也被作為舞臺布景之重要性的典范。這飛天桃子、道具型昆蟲、旋轉平臺和夸張燈光共同建造了小說中的世界,極富達爾原作中那種“危險而興奮的童心”。
? Jonathan Keenan
同時,韋伯斯特也直面圖書界對這本童書部分內容的爭議。他并沒有掩蓋書中的悲劇與恐懼,而是將主人公詹姆斯在書中遇到的每一次挑戰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這也使得人物的刻畫變得更加立體。
盡管《詹姆斯和大仙桃》的目標觀眾偏向低齡,但韋伯斯特對于這些元素的保留使其成為了一個豐滿的故事——它關于失去、被迫長大,以及如何重新想象一個可以容身的世界。
*maxwebsterdirector.co.uk
leedsbookclub.com
www.theguardian.com
搜集整理:Harp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