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9 日,烏克蘭對外情報局披露,俄羅斯正計劃在被占領的克里米亞建造一個港口和一條鐵路。
據了解,這次涉及的資本總額估計高達 100 億美元,而俄羅斯也有意邀請在鐵路、公路和港口建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中國國企參與。
那么俄羅斯為何要這樣做?中企又是否會答應俄羅斯的邀請?
俄羅斯的打算
要知道克里米亞可是一個敏感地區,自打2014年被俄羅斯占領以來,一直是俄烏沖突的一個焦點。
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資金短缺,發展緩慢,而這次俄羅斯計劃引入中國企業,可不僅僅是為了推動基礎設施的發展。
俄羅斯近年來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因為缺乏資金,使得克里米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停滯。
此時,中國企業的參與,無疑給俄羅斯帶來了一個及時的“救命稻草”,中國在基建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且技術和設備都非常先進,俄羅斯通過與中國合作,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高質量的基建成果,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同時,中國的自動化碼頭技術,例如青島港的自動化碼頭系統,也能幫助俄羅斯提升港口貨物處理效率,提高其在地區貿易中的競爭力。
自動化碼頭技術
除此之外,克里米亞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是俄羅斯控制黑海的核心支點,克里米亞的港、口和海軍基地在俄羅斯的軍事布局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多努茲拉夫湖附近的海軍基地,至今仍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駐地。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克里米亞大橋曾多次遭到烏克蘭軍隊襲擊,給俄羅斯的軍事后勤供應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此時,若中國企業參與港口和鐵路建設,將極大提升俄羅斯的物資運輸能力,確保其對克里米亞的軍事控制。
同時,中國的參與,也可能使西方國家對克里米亞的態度變得復雜,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降低烏克蘭進行軍事打擊的風險。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俄羅斯希望通過這次項目的合作,來達到將中國卷進俄烏沖突的目的當中。
雖然中國官方多次表示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地圖上也依然把克里米亞劃在烏克蘭名下,但如果有中國企業參與相關項目,西方國家可能會覺得中國是在默許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實際控制。
俄羅斯很可能會把這一項目宣傳為“中俄合作開發”,想借此讓國際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支持自己。這種做法也有助于俄羅斯擺脫外交上的孤立局面,緩解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
餡餅還是陷阱?
不得不說俄羅斯拋出的“橄欖枝”確實很誘人,但一般陷阱的外邊都是涂著蜂蜜的餡餅,所以中國企業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慎評估其中的潛在風險。
這其中首要考慮的就是合法性問題,自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后,俄羅斯實際控制了克里米亞地區,盡管當地的居民通過投票表態支持加入俄羅斯,但國際社會并未普遍承認這一結果。
聯合國大會第68/262號決議明確指出此次公投“非法”,并且國際法院也表示,俄軍的軍事干預使得投票過程缺乏公正性和自由性。
直到今天,全球只有13個國家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主張,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一貫立場是堅定支持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外交部和其他官方機構從未認同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
因此,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若參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基建項目,就可能面臨嚴重的合法性問題。
如果中國企業參與到克里米亞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僅可能被國際社會視為支持俄羅斯非法占領克里米亞的行為,還可能面臨來自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貿易與投資爭議。
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投資行為可能對企業的國際形象造成嚴重打擊,甚至引發國際法律上的責任追究,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另外就是安全隱患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前面我們也說了,當前的克里米亞地區已成為俄烏沖突的前沿陣地,安全局勢極為復雜。
烏克蘭軍方頻繁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克里米亞,使得當地的基礎設施和人員安全面臨巨大威脅。
僅在2025年6月,烏軍就先后對克里米亞的多個重要軍事設施進行了攻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這些襲擊的發生無疑增加了中國企業在該地區開展項目的風險。
如果企業參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施工人員的安全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施工設備和工程設施也可能遭受嚴重損害。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程進度和項目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一旦出現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企業不僅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和救援費用,還可能面對國內輿論的強烈批評,企業形象將受到嚴重打擊。
此外,由于軍事沖突的干擾,企業前期的大量投資可能無法按時收回,投資回報也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導致巨額虧損,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沉重的壓力。
除了這兩點之外,俄羅斯的信譽問題也值得懷疑,在之前與俄羅斯的基建合作過程中,俄羅斯就曾出現過“卸磨殺驢”的的行為。
就拿貝加爾湖船廠項目來說,當時中國企業在該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原本按合同進展順利,但當項目接近完成時,俄羅斯方面卻以各種理由向中國企業提出不合理要求。
最終,俄羅斯方面以所謂的“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修改合同,要求降低工程款并增加額外的服務內容,而在中國企業拒絕后,俄羅斯方直接將其踢出局,導致中國企業的前期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所以面對俄羅斯提出的基建合作機會,中國企業不能僅僅因為表面上的投資回報而盲目跟風。必須深入剖析項目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信息來源:
路透社:克里米亞的港口和鐵路:俄羅斯將讓中國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