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本市場發生一件大事,知名自媒體平臺市值風云公開質疑A股半導體設備公司至純科技財務造假。至純科技則進行聲明與譴責,直呼無良媒體惡意抹黑;隨后市值風云再度發文,通過一系列數據反駁,最后給了善意提醒:給你們自己的上市公司、公眾公司身份挽點尊吧,嘴巴放干凈點,別張嘴“無良”,閉嘴“無恥”的。
據介紹,至純科技 曾是一顆“高增長明星”:主營業務為半導體濕法工藝設備、高純工藝設備及系統集成,營收從2017年的3.69億一路增至2024年的36.05億,8年增長了10倍。
對此,市值風云提出了諸多質疑,一起來欣賞一下市值風云質疑至純科技財務造假的核心內容:
1)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公司現金流失血嚴重,毛利率、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三大資產科目異常。
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8年凈流出,累計凈流出27.86億!尤其是2022-2024年,年均經營性“失血”近7億。
應收賬款高企,2024年末應收賬款達到28.34億元,是2017年的8.5倍,占總營收的比例更是常年高達70%左右。其他同業應收賬款/營收的比重不足至純科技的一半。
存貨高企,截至2024年末達到31.18億元,較2017年足足膨脹了15倍,增速比營收還要迅猛得多!存貨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從56%增至86.5%。
固定資產增長迅速,截至2024年末為26.93億,較2017年暴漲超20倍,比營收增速也要迅猛得多。固定資產/營收占比高達74.74%,遠高于同業的20-30%
這相當于,原先創造100元收入,只需35元的設備,現在需要75元,而同行只需要20多塊,怎么設備還越來越落后了?
過去八年里,同業毛利率多呈現上漲狀態,但至純科技卻出現了7.6個百分點的大幅下滑,與多家可比公司背道而馳。
市值風云認為,異常毛利率加上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三大資產科目異常,加上和同行各家公司的經營指標在長時間內的嚴重背離,足以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
2)2024年前三季度高速增長,2024年年報埋雷。2024年三季報,營收與扣非歸母凈利潤均穩步增長20%。前三季度營收增長超20%,利潤下降1.64%,但依然有1.93億的利潤。
但到了四季度,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卻爆虧1.69億,扣非歸母凈利潤更是巨虧2.37億。2024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360萬元,相較2023年的3.8億元同比大跌93.7%;和近些年的四季度業績對比,同樣顯得異常。
業績之所以持續虧損,減值損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2022年以來,至純科技每年的減值基本都在1億以上,而同期的利潤不過兩三億;2024年更是減值了2.36億,較2023年再多增1億。
市值風云表示,截至2024年末,至純科技有應收賬款28.34億、存貨31.18億、固定資產26.93億,一點小變化都能把它直接拍死在沙灘上。
3)8年漲15倍的有息負債,現金流危機如何還錢?一邊經營失著血,另一邊就得靠不斷舉債維系。特別是2022年半導體行業下行以來,有息負債極速暴增,兩年增長近30億,翻了近一倍,有息負債率提升12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30.73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1.18億,15.55億長期借款,有息負債總額高達57.46億,有息負債率達到42.33%。不過,該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還不到9億。
與之對應的是, 2024年末,在現金流為負、債務壓頂、大額虧損的絕境下, 至純科技還掏出1,902萬元現金分紅。過去三年里,公司累計派發現金分紅及回購注銷金額高達2.2億元,現金分紅比例高達96.4%。市值風云質疑是否是自殺式分紅?
此外,公司上市以來長期融資,上市至今已累計股權募資26.83億。蔣老板累計質押3,826萬股,占其持股比例高達44.23%。
市值風云還表示,根據減持新規,如果公司內部人要合法減持,每年30%的分紅率還是要滿足的,合法減持的吸引力顯然會誘導公司無論如何都要把戲做足。根據持股數據,1902萬的分紅,蔣老板可以分得429萬。
對于市值風云的質疑,至純科技進行澄清,主要幾點:
1)評估企業的負債水平,必須結合其資產規模、資產結構和償債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和同業對比,公司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
2)營收的真實性由審計機構確認,其高速增長反映了公司在國產化浪潮中的市場成果。該文章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僅憑對其他財務指標的扭曲解讀,就拋出“虛假繁榮”的嚴重指控,極不負責。
公司擁有一批優質大客戶,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士蘭微等,面對如此優秀客戶集群,該媒體卻選擇無視; 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已經得到較好的改善, 該媒體依然選擇無視。
3)污名化回饋股東的正常行為,對政策鼓勵的分紅行為惡意定性。公司
從2016年起至今持續分紅,分紅和回購金額早已數倍于公司IPO的募資額。但卻被該文章污蔑為“自殺式”分紅。這是刻意制造矛盾。
4)公司應收賬款規模與公司業務的高速增長及行業特性完全相符,信息披露豁免于法有據、于情合理、于合作伙伴有利。該文章基于此的“造假”暗示,是建立在對行業無知和對監管規則無視基礎上的惡意臆斷。
5)存貨與固定資產的錯誤歸因。從數據可以看到行業在卓越經營上都需要提高存貨周轉,但特殊時期先需要解決主要矛盾即達成戰略性的持續供應的目標。
6)對公司融資的惡意解讀。公司直接融資凈額為21.9億,減去分紅和回購金額3.4億,更是只有18.5億,僅略高于上市以來累計研發投入16.89億。
7)煽動恐慌情緒。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我司,是該文章一以貫之的基調。如此一篇充斥著低級錯誤、誤導性陳述、輕薄浮夸的丑惡之文,卻能在網絡上橫行無忌,不禁令人感嘆:朗朗乾坤,豈容宵小橫行?
6月29日晚間,市值風云再度聲明和譴責,針對至純科技的反駁進行了再度反駁。
1)關于存貨,至純科技聲明僅片面聚焦于存貨指標與同業的“共性”,對其他關鍵指標的顯著“差異”選擇性忽略,而市值風云的結論卻是建立在多項指標同時異常的前提下。
在可比公司中,有且僅有至純科技一家公司,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固定資產占營收比重、以及有息負債率均遠超同業正常水平;與此同時,合同負債占營收比重卻遠低于同業正常水平。
通俗地說,健康的財務指標(如充足的合同負債、可控的應收款和固定資產投入、適度的負債)至純科技一樣沒占上;而不利的財務特征(高應收款、重資產投入、巨額有息負債)卻是樣樣俱全。
2)有息負債最高。幾家可比公司的負債主要集中在經營負債科目,有息負債占比極小,有息負債率最高不超過24%;而至純科技的負債卻高度集中于有息負債,有息負債率高達42.33%。
問題是,為何唯獨至純科技的有息負債占比畸高?為何在短期借款占比、有息負債率等關鍵財務指標上,又是至純科技與可比公司背道而馳?
3)同業造血至純失血。與所列舉的同業可比公司相比,有且僅有至純科技一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連續8年告負。 反觀其他可比公司,雖個別年份可能出現負值,但均有成功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正(即有效“造血”)的年份,整體現金流狀況更健康。
4)21億融資額假裝沒看見,卻敢聲稱分紅數倍于IPO?IPO募資不到9,000萬,拿上市8年累計分紅回購總額,去對比IPO的募資額?這參照物選得可真“精準”!
要知道,至純科技自2017年上市以來,已進行了多次募資,累計股權募資額超26億元。即便采用更嚴謹的直接融資凈額(21.9億元)計算,也高達其8年全部分紅及回購總額(3.4億元)的6.4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