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
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2024年度我市環境質量狀況
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陳華兵
介紹了2024年度
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
聲環境質量以及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情況
2024年,我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統計天數為366天,優良天數為324天,優良率為88.5%,同比上升4.7%。
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保持穩定,5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年均值均達到“十四五”考核要求,漢江和東荊河水質狀況均為“優”,考核斷面優良率為60%,水質達標率為100%。市第二水廠和第三水廠漢江取水口這兩處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仙桃市新一水廠水源地、仙桃市四水廠水源地、通北中心水廠水源地、馬垸中心水廠水源地、郭河窯廠水廠水源地、禹王水廠水源地、楊林尾水廠水源地等7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滿足地表水Ⅲ類標準,達標率為100%。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為一級,評價為“好”;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為二級,評價為“較好”。
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取得新進展。全年共產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928132.87噸,危險廢物產生量67296噸,綜合利用處置和安全貯存率100%。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安全處置率為100%。
在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陳華兵介紹:
穩步推進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動。對納入整治的7大類15小類排污口進行達標整治和規范化整治。目前已完成358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完成率100%。
扎實推進化工園區及化工企業水污染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及時消除環境風險隱患,提升工業園區及化工企業水污染防治水平,切實保障我市水生態環境安全。
持續開展水質監測預警、溯源整治。每天對5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及20個水質自動監測微站的數據進行研判,及時分析水質現狀及變化趨勢,根據水質異常情況提出污染源排查溯源、通報預警等具體響應措施建議。先后開展了61次水質監測和現場調查,共布設監測點位168個,出具監測數據501個。
在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市生態環境局工會主席羅璇介紹:
近兩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呈穩步改善趨勢。2024年,我市環境空氣PM2.5平均濃度為31.2μg/m3,同比下降18.8%,全省排名第5位;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8.5%,同比提升4.7%,全省排名第5位;重污染天數為0天,同比減少6天。
2024年我市大氣環境質量首次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為“十四五”以來最優水平。
健全機制強基礎,構建聯防聯控新格局。制定了涵蓋產業結構轉型、能源清潔化、交通綠色化等10項行動、31項具體任務的實施方案。通過月調度、常態化巡查督辦,累計印發問題轉辦函12份,整改涉氣問題43個。針對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排查城區餐飲店、燒烤店3800余家次,取締露天燒烤行為120個;檢查汽修噴涂企業96家,整改問題10處;排查揚塵隱患145項,下達整改通知書31份,立案查處1起。
專項治理強重點,推動減排工程見實效。圍繞“五個一批”減排工程,實施158個治理項目并全部完成,重點推進鍋爐深度治理,完成22臺4蒸噸以上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淘汰2蒸噸以下生物質鍋爐17臺。
秸稈禁燒強管控,科技助力防反彈。運用智能監控,依托“藍天衛士”平臺開展日調度、周通報、月考核,壓實屬地責任,確保“零火點”目標。
應急響應強行動,科學應對保藍天。建立污染天氣預警預報機制,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2次,實施人工增雨10次。推動武藥公司等企業創建B級和績效引領性企業,在減少企業污染物排放的同時,減輕企業重污染天氣應對成本。
聲明:本公眾號未標明原創的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之用,不用于商業行為。如有侵犯了企業、媒體、公司、個人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本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仙桃日報、仙桃電視臺
責編:周方婷
編審:宋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