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歐洲自行車展剛剛結束,展會上有不少有趣的東西,比如這輛看起來有點狂野的碳纖維+3D打印鈦合金套件的瓜車。但它的狂野遠不止于此。
這是一輛安裝了TMD的瓜車。這個TMD可不是你想的那個“TMD”——如果你看過科普視頻里上海中心大廈內的千噸阻尼器,那么可以把這輛瓜車里的TMD理解為一個簡化縮小版。
在它的前叉上就安裝了一套這樣的阻尼器,嚴格來說是兩個,前叉腿兩邊各一個。
【Rimpact的阻尼器】
實際上,早在2023年,英國高端輪胎制造商Rimpact就已在研發一款用于山地車的類似阻尼器。
【Rimpact的阻尼器】
他們將鎢合金懸掛在彈簧之間,結構設計得恰好能安裝在山地車架的上管內,能有效衰減騎行中由顛簸和壓縮引起的震動。
視線回到這輛RS瓜車。據設計者介紹,前叉內隱藏的TMD阻尼套件僅增加了200-250g的重量。如果你只在鋪裝路面騎行,甚至還可以將它們拆除。整個結構完全免維護,也無需電力驅動。
阻尼結構可以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車手的體重,只需拆卸前叉蓋板上的兩顆內六角螺絲,即可根據需要更換內部的阻尼套件。
除了最亮眼又低調的TMD設計,車把和后上叉還整合了車燈。后上叉的車燈被巧妙地完全隱藏在鈦合金3D打印件內。
車把的設計可謂非常夸張。我們姑且稱其為把立吧——這個把立異常寬大,并設有兩個安裝座。前方是常規碼表安裝位,后方則能完整容納一個大屏手機,兩者互不干擾(狗頭)。
供電由前輪的發電花鼓負責,可為車燈供電,甚至還集成了一個USB接口,能為其他電子設備充電。不過,就我以前使用發電花鼓的經驗來看,其發電量確實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讓我們回到車架本身。車架本身也經過了悉心設計,座管和中管都做了復雜的鏤空處理,這正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在。中管三通位置的造型讓人不由想起BMC的SLT01,簡直神似。
【BMC SLT01中管上的鋁合金鏤空件】
這可能與設計師Rolf Singenberger曾在BMC工作14年有關。不過最近十多年,他和團隊一直專注于RS品牌的開發。
展車上輪胎間隙也足夠大,配備了700x55mm的外胎(約等于2.1英寸的山地車胎)。再加上TMD和車架的柔性設計,理應帶來絲滑且順應性高的騎行體驗。
可惜的是,這輛車短期內還不會投入量產,因此關于實際體驗的評測暫時無緣得見。不過聽說本屆歐展上它吸引了大量咨詢,不僅來自瓜車和山地車領域,鐵三界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你是否也對這樣的設計有所期待呢?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如果喜歡,別忘了點贊、收藏加訂閱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