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華田園犬“解禁”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自 2024 年起,多個城市陸續調整養犬政策,涉及中華田園犬。
最開始是深圳率先行動,之后是2025年1月20日廣州兩部門聯合發布通告,正式把中華田園犬移出危險犬種類名錄,1月21日起生效,有效期5年。6月19日,湖南長沙經多方探討,也一致認同可將其移出危險犬只目錄。
被稱為“中華國犬”的中華田園犬,它們曾被《詩經》記載,進入過杜甫的詩行;它們穿梭于鄉間小道、守護家院落的犬只,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在漫長歲月里與中國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是陪伴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本土犬種。
在鄉村,它們是家庭的守護者,是孩子童年的玩伴,更是鄉土記憶中不可或缺的符號。
然而,這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缺乏標準化品種界定的中華田園犬被貼上“土狗”“烈性犬”的標簽,在城市中失去生存空間,處于流浪的世界。
如今,經過多年努力,個別地方對中華田園犬的解禁,意味著為其“正名”,也是對其身份的重新認同。
由此,社會將更多正視中華田園犬這一犬種的文化價值,承認它們與外來的金毛、拉布拉多等犬種一樣,值得被尊重與接納。
這種身份認同的轉變,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視,更是文化自信提升的體現。
從社會治理的現實角度看,解除禁養中華田園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穩定器”。
過去,簡單粗暴的禁養政策催生了諸多問題,導致大量中華田園犬被遺棄,流浪犬數量激增,反而增加了公共安全隱患。民間保護力量與管理部門矛盾頻發,養犬群體的合理訴求被忽視。
解禁后,倘若通過建立規范的登記、免疫、管理體系,既能滿足城鄉居民尤其是鄉村家庭的實際需求,又能減少因無序養犬引發的沖突。
由此,在鄉村,中華田園犬仍是看家護院的必備“成員”,維持著傳統的生活秩序;在城市,規范養犬行為后,它們同樣能成為溫暖的家庭伴侶,增進社會情感聯結。
但是,解禁絕非意味著大力鼓勵更多的人去飼養中華田園犬,而是要基于城鄉實際需求進行理性選擇。
在農村,犬只對保障家庭安全、守護農產具有現實意義,允許飼養是對鄉村生活形態的尊重。
而在城市,人口密集、公共空間有限,養犬需更加審慎。城市居民更應理性看待養犬行為,在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同時,充分考量養犬帶來的責任與成本,優先經營好自身生活,避免因盲目跟風養犬而忽視現實問題。
也就是說,中華田園犬以及其他犬雖然很好,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除非特殊需要和特別愛好,一般人能不養犬就不要養,養好自己,更多關愛自己,過好“人的生活”,才是更有價值的人生。
面對中華田園犬解禁后的新局面,還是需要提升養狗者的整體素養和社會公德,加強精細化管理,真正讓這一政策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讓老祖宗嚴選的中華田園犬再續與人類的特殊情誼。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鐵路。微信公眾號:評論員解筱文(zgmjp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