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歐盟說過,要立法強制手機使用可拆卸電池。
因為各方利益的原因,經過幾年的談判和拉扯后,這個萬眾矚目的法案已經是停滯在那里長達兩年時間了,依然沒有一絲落地的曙光。
除了各家手機廠商和供應商的利益糾葛,當時消費者們對這份法案的態也是褒貶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普遍認為,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手機被報廢,根本原因在于電池老化導致的續航不夠,再加上在原廠售后那里更換電池所帶來的高成本,而不是手機本身的性能不行了。
強制使用可拆卸電池,不僅可以給大家省錢,還能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
但另一方面,反對者確實也不在少數。
如今,手機電池容量動輒突破6000mAh,這一進步其實就得益于不可更換電池的一體化設計。這種高度集成的結構,不僅為超大容量電池騰出了寶貴的內部空間,也讓手機得以實現更纖薄美觀的造型,并顯著提升了機身的結構強度與防水性能。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法規目前還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況,據說下次公布進度要推到2027年了。
不過你歐盟沒法強制別人做,自然也沒法強制別人不做。
前段時間,以環保為核心主張,主打模塊化、易維修等設計理念的歐美小眾廠商Fairphone,終于是在歐洲正式發布了自家的第六代手機——Fairphone 6,產品定價為599歐元(按現在的匯率,約合人民幣5033.61元)。
(圖源:雷科技)
沒錯!
除了整機零部件都可以由用戶自行更換外,這款產品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通過拆卸及更換電池來迅速恢復電量。
這么一來,莫非那個沒電了就扒開后蓋換一塊電池,滿血復活只要半分鐘不到的好時代,終于要回來了?
環保卻低配
在開始之前,我先給大伙介紹一下Fairphone這家廠商吧。
Fairphone是一家總部位于荷蘭的手機廠商,按照它們的說法,如今消費電子行業就只為了一件事情——推動更公平、更可持續的電子產品產業發展。
然后Fairphone家的產品,自然也就叫做Fairphone。
(圖源:雷科技)
自2013年開始,他們就以每2-3年一代的速度推出新品,這十幾年來造的每一代手機,全部都采用模塊化、便于維修的設計,以及完全不匹配價格的產品設計和硬件配置。
總之,到了這代產品上,Fairphone 6依然沒能在硬件規格上擺脫過去「環保卻低配」的刻板印象:
先看核心配置,驍龍7s Gen3處理器,標配8GB內存和256GB存儲。
(圖源:雷科技)
有的讀者對這款處理器可能不是很熟悉,這款處理器在國內市場的標志性產品是Redmi Note 14 Pro+和真我realme 14 Pro+,可以簡單地把它理解為眾多驍龍778G變體里的一種。
王者吃雞可以流暢運行,更吃性能一點的應用就無能為力了。
正面采用時下流行的小屏設計,6.31英寸LTPO OLED屏幕,1.5K分辨率,支持10-120Hz自適應刷新率。
(圖源:雷科技)
翻到手機背面,則是熟悉的三角形模組設計,這次Fairphone給后蓋加入了不少線條修飾,看起來頗有種CMF phone 1的設計感,后蓋可以自由拆修,更換成自帶卡夾或掛繩的多功能后蓋。
影像也沒啥驚喜的,50MP LYT-700主攝像頭,以及13MP超廣角攝像頭。
(圖源:雷科技)
放在國產廠商這邊,這大概就是一款千元性能機的影像水平,倒是這簡約的模組設計,看起來還挺眉清目秀的。
當然,對于Fairphone 6來說,最大的賣點還得是可拆卸設計。
拆卸方法非常簡單,不需要酒精、撬片和熱風槍,只需要把兩顆螺絲卸下來,然后按住后蓋一拉——
(圖源:雷科技)
嗨,就像當年的諾基亞那樣,機子后蓋就拆開了!
機身內部,采用了一塊4415mAh的可拆卸電池,官方宣稱最長續航可達到53小時。
不過按照我的經驗,哪怕驍龍7s Gen3再省電,這日用最多也就能堅持6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和當年的諾基亞可以不一樣,這玩意不是通過簡單的觸點和卡扣來固定的,而是通過螺絲和排線固定。
(圖源:雷科技)
換句話說,一拆一卸,瞬間更換電池的操作,我們估計是在這臺手機上看不到的。
不過呢,只要手頭有工具的話,只需要短短兩三分鐘,就能拆開手機,擰開六顆螺絲再撬開排線,換上一塊新電池上去。
甚至乎,只要夠熟練的話,你還可以把整套流程縮短到一分鐘以內。
如果拿補能公式來換算的話,為了在1分鐘內充滿一塊4415mAh的電池(基于 3.8V 標稱電壓),平均每分鐘的充電功率輸出約為1006.62W(這是實際輸送到電池的有效功率)。如果考慮充電器的輸出,則需要更高,達到1100W以上。
什么百瓦快充?在Fairphone看來,不過是灑灑水罷了。
可拆卸緣何沒落?
如今回想過來,智能手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可拆卸電池逐漸退出舞臺的歷史。
在“功能手機”時代,一般人出行,手機電池往往會帶上兩塊,一塊不夠可以直接使用另一塊。
我在高中那會,因為手頭上的諾基亞6300看小說一般只能堅持半天時間,所以身上總是會備著至少兩塊備用電池,每天回到宿舍都要用萬能充輪著給三塊電池充電,就有一種類似彈匣的美。
(圖源:諾基亞)
而且那時候的手機,采用的都是鎳氫電池,由于電池的記憶效應,大家普遍都會在手機剛買回來的時候故意地進行“過充”,以“激活”電池容量。
這操作有沒有用,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個謎。
而在iPhone出來之后,傳統的可拆卸電池就開始走向了盡頭。
對于智能手機而言,巨大的觸摸屏就保證了其耗電量就一定不會低。而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發展,手機上處理器和傳感器的性能也越來越強大,廠商們需要一種容量大又輕薄的電池作為支撐。
就這樣,鋰電池正式走向了舞臺。
(圖源:蘋果)
和傳統的手機電池相比,鋰電池無疑是很有優勢的:它的電量密度更高,壽命更長,而且作為軟包電池,僅僅需要鋁殼作為包裹,比起傳統鎳氫電池的鋼殼包裹,需要的體積也更小。
但這樣還是不夠。
于是乎,蘋果把目光轉向了可拆卸的設計上面,可拆卸就意味著一定會做電池相關的機械結構,而機械結構對于高精密度的智能手機而言,完全是不可接受的,就這樣,鋰電池被深埋在了無法被輕易打開的金屬外殼之下。
作為行業的引領者,蘋果的這番操作自然是被諸多紛紛跟進。
魅族的李楠,就曾經為魅族的不可拆卸電池解釋道:
“可拆卸電池的外殼,卡槽等設計會占用空間,從而減少真正電池的容量(和MX2一樣的機身用可拆卸電池,電池容量會減少15%左右)。”
不僅如此,不可拆卸電池,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開啟后蓋”的行為,這讓整機設計的一體性不斷增強,相對應的三防性能變得更加牢靠,還能避免用戶自行更換魚龍混雜的第三方電池,提升安全性,從而減少售后概率。
不管從什么角度來看,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這根本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
終將只是少數人的選擇
每當我偶爾被電量困擾的時候,總會想念過當初擁有可拆卸電池的日子:
畢竟再快的充電,也沒有直接換一塊電池來得迅速。
話雖如此,但你真要問我到底會不會單純因為可拆卸電池設計,選擇去購入一臺Fairphone 6的話...
不好意思,請容我拒絕。
首先,最勸退人的一點,就是這8+256GB高達5000元的起售價,要知道我拿下現在日用的這臺小米15 16GB+1TB版本也就用了4500元,產品配置起碼是Fairphone 6的五倍水平。
在冰冷的硬件參數面前,一些小賣點就顯得蒼白無力。
其次,Fairphone 6本身也沒那么方便,出門不止要帶備用電池,還得得多帶根螺絲刀,而且我也很想吐槽采用排線連接這點,且不提經常撬排線,遲早有一天撬出事,關鍵是拆下來也沒有地方充電啊。
(圖源:雷科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只能說,在2025年的今天,還有一家廠商能夠推出這樣一款產品來滿足小眾需求,我本人肯定是非常respect的。
就是不知道國產廠商,會不會考慮推出一臺類似的產品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