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Ai生成)
河南鄭州某戶窗明幾凈的居所內,高考查分系統上288的數字甫一出現,全家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父親拍桌高喊,母親喜極而泣——這段視頻瞬間點燃網絡,百萬點贊如潮水涌來。在“唯分數論”的沉重背景下,這般場景儼然被奉為反焦慮的典范,官媒紛紛下場為其加冕。然而不足四十八小時,母親被曝早有十六萬粉絲的網紅身份,女孩火速注冊賬號掛起“關注我吃喝玩樂更省錢”的標簽,輿論轟然崩塌。當教育成就淪為精心策劃的流量表演,這場全民圍觀的“喪事喜辦”,究竟折射出時代怎樣的精神隱疾?
剝開溫情面紗,所謂“288分狂歡”實為一場成熟的流量運作。其母賬號此前早已深耕“反內卷”人設:從“中考334分慶?!钡健案呖己罄樟钆畠合赐搿?,無不精準戳中教育焦慮的痛點。此番查分視頻甫一爆紅,當晚直播間即涌入八千觀眾;全家隨后連發五條“288分慶?!毕盗幸曨l,女兒賬號更在一天內漲粉兩萬,櫥窗火速上架團購商品。如此絲滑的“爭議引流-熱搜助推-漲粉變現”鏈條,與自媒體工業流水線完美契合。當父親辯稱“日常記錄,與帶貨無關”時,網友卻從鏡頭前鼓掌的精準配合中,嗅到了濃郁的劇本氣息——教育的真誠終被流量的銅臭所腐蝕。
更深層沖突在于,低分炒作正悄然侵蝕著“努力”的價值基石。河南2025年高考文科本科線為471分,288分與之相距天淵;數學22分、英語30分的成績,折射的絕非能力不足,而是三年懈怠的鐵證。當這般分數被包裝成“人生喜報”全網傳播,那些在工地上啃著饅頭、靠分數改命的寒門學子情何以堪?有網友一針見血:“考了288分,他們的父母會慶祝嗎?不,他們的終點是工廠與工地”。更諷刺的是,288分女孩家住省會寬敞大宅,而同一時刻,廣西“扁擔女孩”劉燕正默默扛起行李步行回家,拒絕所有采訪與帶貨邀請,在縣城餐館打工賺取大學學費。兩個世界,兩種命運——當前者歡呼聲刺破云霄,后者肩頭的扁擔卻默默丈量著現實的重量。
流量狂歡中,媒體失責加劇了價值扭曲。人民日報等官媒未經核實便為“低分狂歡”背書,將其升華為“反內卷典范”;待真相浮出又悄然刪稿,徒留一地雞毛。這種追逐熱點又緊急切割的姿態,暴露了公共話語空間的浮躁。更危險的是,“低分=流量=變現”的畸形閉環已然形成——某民辦高校火速聯系錄取卻隱去校名,被指借勢營銷招生(民辦院校招一名學生可獲數千元回扣)。若放任教育被流量劫持,恐將催生更多“表演式失敗”,為“讀書無用論”添磚加瓦。
《大學》有言:“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教育的真諦從不在分數高低,而在是否真誠面對成長的本質。包容孩子的平凡值得肯定,但將低分包裝成反叛標簽,實則是以“寬容”之名行“投機”之實。真正的教育覺醒,應當推動資源均衡,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體面選擇;更需守護“努力才有回報”的樸素真理,莫讓寒窗苦讀的信仰淪為笑談。
夜幕低垂,扁擔女孩劉燕結束餐館工作,點數著時薪十二元的積蓄。燈火闌珊處,她肩頭曾壓出的紅痕早已消退,但那份清醒扛起人生的力量,卻比任何流量更持久。而288分的喧囂終將散盡——當教育不再是“楚門秀”的劇本,當掌聲只獻給真實的汗水,每一份努力才能找到尊嚴的歸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