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青木 董銘 肖攀 唐陸一 裴茗】“法國發布前所未有的(高溫)預警”“西班牙經歷了最熱6月”“殘酷的熱浪給葡萄牙帶來近47攝氏度的紀錄”……最近幾天,新一輪極端高溫正在炙烤歐洲,這再次引發國際輿論對氣候變化的廣泛討論。在西班牙,近2/3城鎮發布健康風險警告,其中804個城鎮處于最高警戒級別;在法國,近1350所學校在1日部分或全部關閉;在意大利,一些醫院設立了專門的中暑通道。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歐洲一些地方的氣溫“很不尋常”,但與此同時,這一現象并不出乎意料,“隨著氣候變化,我們必然會看到更強烈、更持久、更頻繁的熱浪”。在西班牙參加一場國際會議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6月30日發帖稱,自己正在“親身體驗熱浪”,“極端高溫不再是罕見事件……這已經是新常態”。
“情況有多糟糕?”
據西班牙《機密報》1日報道,該國多個地區當天氣溫預計將飆升至43攝氏度。西班牙國家氣象局已在45個省發布高溫預警,幾乎覆蓋全境。西班牙《國家報》稱,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韋爾瓦省埃爾格拉納多6月28日錄得46攝氏度高溫,創下西班牙6月最高氣溫紀錄。據法新社報道,西班牙1日表示,該國經歷了史上最熱6月,平均氣溫為23.6攝氏度,該數值亦超過了7月和8月的正常平均值。“空蕩的街道、電風扇吹出熱風……”西班牙韋爾瓦省當地媒體1日稱,在破紀錄數字的背后,是西班牙人被徹底打亂的日常生活。韋爾瓦省居民羅德里格斯接受采訪時說,“這讓人窒息,感覺一年比一年難熬,熱得連飯都吃不下”。
據法新社1日報道,由于高溫,包括羅馬在內的18座意大利城市處于紅色預警狀態。圖為1日,一名女子在羅馬街頭撐傘行走。(視覺中國)
據法國BFMTV電視臺、英國廣播公司(BBC)1日報道,法國的高溫天氣已讓本土96個省中的84個省、88%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天,法國16個省處于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狀態,68個省為橙色警戒狀態。法新社稱,在紅色預警下,相關官員能夠限制或禁止舉行體育賽事、節慶活動以及兒童戶外活動等。
法國BFMTV電視臺1日說,法國氣象局預報稱,大部分地區的日間氣溫超過34攝氏度。此輪熱浪至少要持續到本周四才能有所緩解。法國生態轉型部長帕尼耶-呂納謝說,“這種規模的高溫狀況前所未有”。“情況有多糟糕?”《紐約時報》舉例稱,位于法國南部的一處核反應堆不得不關閉,因為將加熱的水排放至已經過熱的河流會危及野生動物。
“氣象部門發出極端高溫警告。”德國電視一臺1日稱,當天德國半數地區變成最高警示級別深紫色,周三或將是德國“今年夏季最熱的一天”,最高可達40攝氏度。《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觀察到,德國電器連鎖店里的空調、電風扇開始大賣,超市里的雪糕等消暑食品被搶購一空。
葡萄牙廣播電視臺1日稱,6月底“懲罰”葡萄牙的熱浪創下歷史新高。初步數據顯示,埃武拉地區小城莫拉于6月29日達到的46.6攝氏度是葡萄牙官方觀測到的6月最高溫度,危險地接近該國47.3攝氏度最高氣溫紀錄。氣象學家豐塞卡表示,雖然從6月30日起溫度稍微下降,但炎熱難耐的體感溫度依舊完全不給人喘息的機會,尤其是在內陸地區。
近1350所法國學校(部分)關閉
不同國家的相關部門為應對高溫緊急行動。法國教育部長宣布近1350所學校在1日部分或全部關閉。在一些隔熱及通風條件不好的教室里,溫度有可能達到30至35攝氏度。英國《衛報》1日稱,巴黎一些教師只能在桌上放置噴霧器來試圖保持室內涼爽。當天,法國總理貝魯出席了一場關于應對熱浪的政府危機會議。他說,教育部將與市長們討論如何改造學校建筑。
《紐約時報》等外媒列舉了意大利實施的一些舉措:衛生部邀請了一名受大眾喜愛的主持人拍攝有關應對高溫的廣告;在羅馬,市政游泳池對7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放;在威尼斯,75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享受博物館導覽服務;博洛尼亞設有7個配備空調的“氣候避難所”。據法新社1日報道,18座意大利城市在未來幾天處于紅色預警狀態,包括羅馬、米蘭、維羅納等。意大利急診醫學學會副主席瓜里諾說,各地的醫院急診科報告稱,中暑病例增加了10%。一些意大利醫院建立了專門的中暑通道,以快速讓患者接受治療。
據德國巴伐利亞廣播公司1日報道,在德國企業,若室內溫度超過30攝氏度,雇主必須采取應對措施,包括在窗戶上安裝遮陽篷、提供飲料或增加休息時間;若室溫超過35攝氏度,員工可以拒絕在辦公室里工作。據記者觀察,每到高溫天氣,許多公共機構的員工都會休年假,一些政府部門甚至會停止服務。
“歐洲必須采取行動”
“歐洲必須采取行動,以應對極端高溫。”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1日稱,世界衛生組織一名專家本周發出嚴厲警告,呼吁采取更多措施來阻止大量“不必要且基本上可以預防的死亡”。至于有多少人可能身處危險中,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統計學家馬塞洛特稱,這輪熱浪可能在6月30日至7月3日期間造成4500多例超額死亡。
“政治新聞網”1日說,在2022年的一項調查中,世衛組織歐洲區域的57個國家中只有21個報告制訂了國家高溫健康行動計劃。世衛組織氣候變化與健康問題技術官員岡薩雷斯說,不少國家在完善衛生系統及通過更合理的城市規劃預防高溫影響上進展緩慢。
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30日稱,6月高溫是一個“不祥之兆”,這預示著今年整個夏天的氣溫或將繼續上升。近年來,異常炎熱的夏天已經成為歐洲的常態:2024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打破了2023年創下的紀錄。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30日稱,科學家指出,氣候變化加劇高溫熱浪現象,尤其在城市地區,熱島效應會使密集建筑群的氣溫進一步升高。高溫還破壞物種多樣性,并加劇物種入侵問題。根據意大利環境保護與研究中心的說法,隨著地中海水溫升高,獅子魚、有毒兔頭鲀等物種已開始出現在意大利南部海域。德國《日報》引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的話稱,氣候危機是一場人權危機,當前的熱浪“必須促使我們采取迫切需要的適應措施,以免這些權利受到損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