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風聲偏緊,避免失聯,煩請大家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余飛
01
寧波甩開青島
城市之間的角逐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中國城市的競爭賽場上,青島與寧波之間的角逐,是最有看頭的賽事之一。
這兩座城市,級別相同,都是副省級城市兼計劃單列市,定位與功能相同。
在去年相繼批復的國土規劃中,兩座城市的定位與功能分別是:
青島:青島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發揮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北方對外開放門戶、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寧波:寧波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海洋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發揮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全國航運物流中心、“一帶一路”港航合作重要節點城市等功能。
在中心城市定位上,青島的前綴是“沿海重要的”,寧波的前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青島略勝一籌。
而在功能定位上,先進制造業基地,青島的前綴是“北方”,寧波的前綴是“全國”,寧波扳回一局。
過去幾十年里,青島在大多數時間里,都力壓寧波,尤其是民國時期,青島可謂風光無限。
民國時期,因為出色的紡織工業,與上海和天津合稱為“上青天”,地位堪比如今的“北上深”。
1949年,青島的GDP位列全國第五,比武漢、廣州、北京都要強。然而,2010年之后,青島卻徹底掉出了前十。
從兩座城市的數據對比來看,1996年寧波超越青島,但僅超越了三年,2000年青島反超寧波,但期間青島并未甩開寧波,差距最大時,也只有363.22億元。
2016年寧波反超青島,并在之后逐漸拉大差距,最終甩開了青島。2024年,寧波GDP領先青島1428.44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青島、寧波統計局
寧波不僅超越了北方第三城青島,也于去年正式超越了北方第二城天津。
02
產業決定輸贏
寧波超越青島并甩開青島,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兩座城市都以工業立市,但過去幾十年卻走出了不一樣的路線。
曾經的青島,是中國最早開啟工業化的城市之一,青島抓住了歷史機遇,創造過“上青天”的輝煌,培育出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五朵金花”,工業一直都是青島的靚麗名片,更撐起了整個城市的發展與躍遷。
但過去十年,青島脫實向虛過快。
數據顯示,1978年青島的第二產業(廣義工業)占比高達52.5%,之后隨著全國服務業興起,第二產業有過適當下降。
但過去十年明顯降速在加快。
2010年,青島第二產業占比仍有46.4%,而2023年下降至33.4%。
來源:青島市統計局
脫實向虛過快,致使工業增加值與工業利潤下滑,不僅影響了青島過去十年的城市競爭力(GDP排名下滑),還削弱了未來城市競爭的底氣。
從全球來看,適當縮減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確有利于城市的產業升級,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如果過度追求第三產業,放棄第二產業,則是舍本逐末。
制造業是服務業基石,只有兩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否則第三產業便是空中樓閣。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確都是依靠第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但是,他們不是不在乎制造業,只是將第二產業遷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亞洲地區。他們國內負責創新、負責設計,最終的生產放在了其他國家。
這些國家仍擁有強大的工業技術與科技實力,他們不是不追求工業,而是轉移了“制造環節”,與之匹配的內容仍在。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掌握著品牌、設計、標準、專利、營銷等等,只是將整個手機產業鏈上的“制造環節”轉移到低成本國家而已。
它們依舊是制造業的霸主,從未放棄過制造業。
所以說,如果只看他們的產業占比數據,必然會被數據所誤導。所以說,我們的城市,在追求第三產業的同時,必須始終緊握第二產業,才能步步為營。
同期的寧波,則深諳其理。
2010年,寧波第二產業占比55.4%,2023年占比仍有45.8%。
來源:寧波統計局
2024年青島第二產業占比34.2%,寧波占比43.4%,寧波屬于 占比合理下滑,廣義工業在經濟中占比仍接近一半。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青島統計局
在這種背景下:
1,青島、寧波之間的格局被打破。寧波在2017年順利超越青島,取代青島在五大計劃單列市第二城的席位。
2,青島沒有誕生出新的現象級企業。
公眾號“秦朔朋友圈”概括,看看今天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靠前的很多是代表著產業時代潮流的“新物種”——京東、阿里、騰訊、蘇寧、小米、京東方、順豐、百度、拼多多等等,但青島入圍的卻依舊是一些舊面孔——海爾、海信,都是上世紀90年代培育出來的“老金花”。
青島與寧波,均以工業立市。
站在如今的視角下,對比寧波與青島的工業與產業實力,青島已經毫無招架之力了。
2024年工業增加值,青島為4283.5億元,同期的寧波高達7066.8億元。
2024年寧波的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高達26932.9億元,位居全國第七。青島2024數據未公布,2023年為13120.92億元,只有寧波的一半。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青島統計局
此外,按照工信部劃分的41個工業大類,寧波總產值超過千億的產業數量高達7個。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市統計局
青島只有4個,而且沒有一個超2000億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青島市統計局
寧波的產業強悍,還表現在擁有一批 單項制造業冠軍企業。
和很多綜合性企業不同,寧波的企業不是什么都要,而是專攻特長,領域極其細分與專業化。
比如主攻汽車壓鑄件模具臻至機械,專注于光伏逆變器的錦浪科技,專注商用車發動機冷卻風扇總成的雪龍集團,主攻電動窗簾、電動卷簾門電機制造商的杜亞機電,聚焦信息通信用網格式電纜橋架的緯誠科技等等。
寧波的精與專有多厲害?寧波308家單項冠軍培育企業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有76家、世界前三的有171家、全國第一的有205家。
簡單舉幾個例子,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寧波一家企業生產的安卓手機鏡頭,市場份額占了全球的33%,相當于每3部安卓手機中,就有1個用的是他們的鏡頭;寧波一家企業生產智能窗簾電機,年銷售額10億多,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寧波一家企業給全球90%以上縫紉機整機廠配套旋梭,幾十年只專注做這一種產品,核心生產設備都是自己研發制造,產量占了全球40%。
正因如此,在工信部發布的前三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中,寧波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北京。在第四批次名單公布后,前四個批次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京滬深。
2023年公布的前五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寧波依舊以352家位居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蘇州。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來源:國家工信部、公開報道
所以,寧波有了一個“掃地僧”的外號。
產業對于城市重要性無以復加。城市的興盛,必然是產業的興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產業衰弱引發的。
所以說,城市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產業的較量。
03
青島可能再也追不上寧波了
產業實力上的差距,讓青島與寧波漸行漸遠,不僅在GDP上大幅落后,在很多關鍵指標上,也被寧波甩開。
從關鍵指標數據來看,青島可能再也追不上寧波了。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青島統計局
上面數據圖可以看到,除了人口和消費青島略有優勢外,其余都與寧波差距甚大。
GDP青島只有寧波的92%,人均GDP青島是寧波的86%,財政收入青島只有寧波的74.8%,青島的個稅只有寧波的50.4%,青島的工業增加值只有寧波的60.6%,規上營收只有寧波的48.7%,資金總量只有寧波的78.3%,出口只有寧波的55.8%,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寧波的80%。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面對經濟排名不斷下滑,面對寧波的超越與甩開,青島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就提出, 在“十四五”期間,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取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但看看去年青島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重,顯然無法完成目標。
不過,青島仍在努力的路上。
去年青島就連發三份文件,加持當下最熱門的三個產業。
第一,追逐風口上的豬,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去年5月份青島出臺的《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爭整車產量達到40萬輛。
第二,強力押注集成電路產業。
除了補齊新能源汽車短板外,集成電路也是青島強調的重點產業。
2月,青島半導體先進裝備研發制造中心項目、青島托普沃德芯片檢測產業園項目、青島墨氪功率芯片檢測項目同時開工。3月,富士康增資1億元建設青島新核芯高端封測項目。4月,中科儀(南通)半導體設備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分公司開業。合肥貝斯蘭濕法設備總部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和科新微電子芯片設計總部項目正式簽約。
5月31日舉行的“央企青島西海岸行”活動中,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旗下中科億海微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中科億海微系統項目簽約,主要從事智能冰柜控制芯片、新一代水聲裝備芯片研發銷售業務。
6月份,青島市領導 班子再次南下問道深圳、上海、揚州等城市。
在深 圳,走訪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天暢想集團;在上海,走訪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凱世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誠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智車(上海)實業有限公司;在揚州,走訪了晶通(高郵)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從行程安排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企業是此番走訪考察的重點,尤其是集成電路,且目標指向也很明確:
加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力度,吸引更多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企業落地青島。
之所以集中在集成電路、科技企業,是因為集成電路與電子產業,已經被青島市政府定調為青島破局的關鍵。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四部門聯合發布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了新興產業8個領域和未來產業9個領域:
新興產業8個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
未來產業9個領域包括,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
這是中國能否實現科技強國的關鍵,也是決定未來城市沉浮的關鍵。未來誰能主導這些產業,誰便是王者。
集成電路,便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一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
集成電路,是中國能否突破卡脖子的技術之一。自從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央全力加注芯片技術攻關。
第三,押注人工智能產業。
5月末,青島發布了《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文件提出的總目標是:
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總體水平處于全國前列,高能級算力與數據基礎設施持續優化,海洋大模型與重點行業大模型國內領先,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賦能應用生態更加完善。
細化的小目標是,到2026年:
1,打造2—3個國家級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5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揭榜國家人工智能創新任務15項以上,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2,打造10個左右人工智能產業集聚與賦能應用特色園區,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細分領域企業,加快構建資源集中、合作高效的產業集群。
3,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存儲總量達到1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30%以上,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100%。
4,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深度融合與賦能應用,培育推廣200個“人工智能+”典型示范應用場景,爭創國家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示范基地。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產業升級是最困難的事情。因為升級意味著改變,意味著要走出舒適圈,意味著要面對未知,要面對不確定性。
城市和人一樣,喜歡確定性,厭惡不確定性,這是天性,很難改變。所有熟悉的永遠都是好的,陌生的都是壞的,所以大多數人在舒適區里面無法自拔。
而且,產業升級一件需要 費時費力、且回報周期很長的事情,不僅需要耐心資本的長期投入,更需要人才源源不斷地支持。
然而,即便如此,青島也沒有退路,擺在青島以及眾多城市面前的路也僅此一條。
不破不立,大多數城市只能迎難而上,孤注一擲,準備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放手一搏,方能為自身創造機會和希望。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