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于近日先后給予長城資產正面評級。兩家均提到:長城資產已獲得中央匯金368億人民幣注資,目前資金已到位。
稱注資已到位 尚未走完流程
6月25日,標普宣布恢復長城資產及其核心子公司長城(國際)控股的“BBB”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和“A-2”短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展望均為穩定。
2024年1月,標普曾因為信息不足暫停了對長城資產的評級,彼時長城資產的2022年財務報表延遲披露的情況已經持續超一年以上。標普表示一旦日后公布數據,將恢復對長城資產的評級。
如今評級恢復。標普認為中國政府提供的強有力的資本和流動性支持維持了中國長城資產的信用狀況。據標普估算,在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匯金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向中國長城資產注資人民幣368億元后,該公司的杠桿率已恢復至標普暫停評級前的類似水平。
6月10日,惠譽也將長城資產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s)從“BBB-”上調至“BBB”。展望為穩定。惠譽也提到:在中央匯金計劃注資368億元人民幣(50億美元)之后,中國長城資產的生存力評級(VR)被上調。當時惠譽稱:該筆注資已到位,但尚待最終監管批準以完成流程。
截至今天上午,多家企業查詢系統顯示的長城資產注冊資本金依然是原來的512.34億,還沒有發生改變。
但兩家機構的消息也有跡可循。兩年前,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實控權劃轉至中央匯金消息傳出之際,多家機構就曾表示,三大AMC將獲得中央匯金的資金支持,其中長城資產更為優先級。
此外,根據2023年底發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也提到:主要股東應當在必要時向AMC補充資本。
均面臨較大撥備缺口
四大AMC歷史包袱沉重。每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將本來就不多的利潤吞噬的所剩無幾。
2024年5月,標普表示:國有大行撥備對二三階段貸款的覆蓋率為86%,而中國信達、中國長城的撥備對二、三階段資產的覆蓋率分別為33%和41%。假如將撥備提高到70%,則分別需要120億元和294億元,東方資產約需要193億。
上述數據顯示,長城資產應最先得到注資。
2021年、2022年長城資產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致當年虧損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85.61億、453.08億。2023年、2024年略有盈利,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按攤余成本計提的壞賬準備金與不良資產之比在四大AMC中處于較高水平。
評級機構們認為,經過中央匯金的注資,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非銀行業務的杠桿率將維持在8倍至10倍之間,同時滿足監管資本要求。重塑的資本基礎將為中國長城資產清理問題資產提供更多靈活性。
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
近年來,地方債務、地產風險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央國企資產盤活等多重任務重壓之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歷史使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其不斷進行業務升級并尋求新的利潤增長曲線。
根據金監總局近期發布的《關于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 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AMC要深化改革轉型,要加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差異化發展路線。提高不良資產盡職調查、估值定價、存續期管理、重組增值運作、資產處置等能力;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積極加大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管理和處置力度。
從目前五大AMC的公開報道來看,
中國信達加強與各級政府合作,深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積極盤活央國企資產;
中信金融資產則在房地產企業及項目風險化解上有更多實踐和成功案例;
長城資產則參與了金科、加加等大型上市公司重整重組
此外,隨著三大AMC及其子公司實控人變更流程進入尾聲,靴子加速落地,中國萬億不良資產行業或將隨著主力軍戰斗力的恢復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