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氣出行安全指南】
一、行人篇:避開 “三險”,安全出行
二、騎行篇:視線清晰,設備安全
三、駕車篇:控速、避險、果斷撤離
【警惕連續降雨次生災害】
一、內澇:低處積水,高處避險
易澇區域:
地下商場 / 車庫、地鐵、在建工地、立交橋洞等。
避險要點:
?家中進水時,先切斷電源,將貴重物品轉移至高處;
?戶外行走避開 “吃人” 井蓋,遠離帶電設備;
?車輛被困果斷棄車,被困時及時撥打 119/110 求助。
二、洪水:水漲往高,勿涉險灘
前兆識別:
溪水變渾濁、流速突增、聽見悶雷聲、動物異常。
避險指南:
?水位上漲前關閉電閘,迅速轉移至樓頂、高地;
?被困時抓牢漂浮物,不盲目游泳,等待救援。
三、崩塌/ 滑坡:邊坡異常,向側逃離
前兆信號:
山體掉塊、裂縫擴張、巖石異響、泉水突變。
逃生要點:
?不在山谷、陡崖下停留,發現異常立即向兩側穩定區域撤離;
?處于崩塌體頂部時,向后方或兩側跑,切勿順坡向下。
四、泥石流:溝谷轟鳴,兩側高地避險
前兆特征:
河流斷流 / 激增、深谷悶響、溝谷昏暗震動。
關鍵原則:
?立刻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奔跑,嚴禁順溝谷方向逃生;
?不躲樹下或低洼處,選擇坡度較緩的開闊地帶避險。
【旱澇急轉:警惕 “旱后突澇” 疊加風險】
一、什么是旱澇急轉?
指長期干旱后突降暴雨,短時間內引發山洪、內澇等災害,因土壤失水下滲差,洪水來得更猛、破壞力更強,易被旱情緩解誤導而忽視風險。
二、三大核心危害
1.土壤干裂遇水飽和,誘發滑坡、泥石流;
2.河道水位驟漲,排水系統超負荷引發內澇;
3.基礎設施因干旱受損,疊加暴雨易發生崩塌、漏電等次生災害。
三、應對措施早知道
個人防范:
?戶外:隨身攜帶長桿探路,遠離水邊、邊坡、電力設施;
?居家:用沙袋封堵門口,關閉門窗,備好手電筒、救生衣等應急物資;
?駕車:避開低洼路段,遇積水不強行通過,關注實時路況預警。
校園防范:
1.加強排水系統巡檢,排查邊坡、圍墻等隱患點;
2.師生密切關注氣象預警,參與應急演練,熟悉撤離路線;
3.突遇災害時,聽從指揮有序避險,不擅自行動。
來源:應急管理部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黃磊磊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