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人員必須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庭審和裁判文書是審判工作通向人民群眾樸素公平正義觀的橋梁,也是衡量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標尺,關系司法權威的樹立和司法公信的提升。自2019年起,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辦,各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部門協辦的“百篇優秀裁判文書”“百場優秀庭審”評選活動每年進行,甄選出了一批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統一的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有效激發了各級人民法院以評促優、提質增效的積極性,通過打造更多示范庭審、精品文書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們要以獲獎的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為標桿,聚焦主責主業,樹牢精品意識,從理念、實效、轉化、培訓等多個維度挖掘典型案例,充分調動廣大法官的參評熱情與創新能力,實現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提升裁判文書和庭審規范化水平。
堅持理念為先,樹立選優鮮明導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是司法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現。我們要學習其中的成功經驗,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綱”和“魂”融入司法審判各方面各環節,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落到實處。一是把牢政治方向。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機關,庭審和裁判文書必須體現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高度自覺,確保將政治忠誠貫穿審判工作、落到實際行動,切實履行好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審判責任,以優秀成果為窗,展現法官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審判智慧。二是做實定分止爭。司法審判工作,說到底是一項“守心”的工作。庭審和裁判文書的主要受眾是一般社會公眾,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如我在訴”的意識,將晦澀難懂的法言法語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樸素語言表達出來,努力實現司法裁判“文本法”適用與人民群眾“內心法”感受的有機統一,把評價重心從“案件結沒結”轉向“事情解沒解”,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三是要突出釋法說理。“六五改革綱要”指出,要“完善全流程釋法明理機制,加強裁判文書說理,提高司法裁判的說服力和認同度”。我們要充分將釋法說理體現在庭審和裁判文書中,確保庭審和裁判文書既能義正辭嚴講清法理,又能循循善誘講明事理,還能感同身受講透情理,通過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等,達到法理情相融合,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堅持實效為要,打造育優工作范式。專業化建設要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系統提出的明確要求。我們要以錘煉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力和庭審駕馭能力為目標,通過打造優質高效定分止爭的新范式,積極適應審判工作現代化的新要求。一是要選好典型案件。參與評優案件要重點選取新時代審判領域的典型性和前沿性案由,聚焦涉民生領域的難點堵點問題,通過積極回應社會熱點、民生關切,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中新情況新問題的司法應對,實現促進法治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二是要建好評價體系。要嚴格對標全國法院“百篇優秀裁判文書”“百場優秀庭審”的評選標準,把好選送案件的質量關。在庭審層面,綜合評價庭審規范、引導駕馭、準確釋明、節奏把控等環節,結合法官的調解能力和答疑能力,著重考察實質解紛效果。在裁判層面,要以嚴格依法辦案為前提,綜合評價運用法治原則、司法政策,兼顧形勢發展、社情民意、人民群眾感受等因素,確保司法裁判符合法治精神、適應時代發展、經得起歷史檢驗。三是要抓好“關鍵少數”。通過院庭長帶頭審理新型、疑難、復雜案件,開好示范庭、辦好精品案,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激勵廣大法官擔當作為、創先爭優。強化審判監督管理,完善審判委員會、專業法官會議機制,群策群力明晰裁判規則、總結審判經驗,提升法官準確理解和適用法律的能力。
堅持成果為用,突出評優示范效應。我們要把評優成果的轉化應用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培樹先進典型,不斷激發法官隊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一是要發揮以點帶面的指引作用。將近年來評選出的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從不同層面梳理、提煉裁判標準和優秀經驗特征,準確把握類型化案件的趨勢特點,為后續同類型案件審理提供思路指引。同時,鼓勵法官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針對新類型案件開展調查研究,為打造精品案件提供理論支持,實現司法實踐發現問題、理論研究提供思路、評優成果引領實踐的多向共贏。二是要發揮評先選優的激勵作用。將參與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評選情況納入審判業績考評,通過開展討論交流、庭審評查等方式,切實提高庭審規范化水平,不斷激發法官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內生動力,營造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三是要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作用。優秀的裁判文書和庭審體現的不僅是個案的定分止爭,更是符合“三個效果”的引領性案例。要做到跳出“辦理”看“治理”,注重發揮涉及社會道德、公民誠信等典型案例的價值導向作用,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切實發揮公正裁判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評價和教育功能,努力實現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堅持能力為基,厚植培優豐沃土壤。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重在抓落實,基礎在隊伍,根本在能力。培育優秀裁判文書和庭審要以司法能力建設為基礎,不斷完善政治建設與業務建設為一體、宏觀主題與微觀視角相結合的培訓體系。一是要精準對接需求。從大處著眼,用活用好“人民法院大講堂”等培訓平臺,全面學習、深刻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新出臺法律法規,確保司法審判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同頻共振。從細處著手,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結合不同業務類別、不同層級法官的差異化需求,聚焦案件評查中發現的集中、共性問題,實施精準施訓、靶向教學。通過法官講堂、文化沙龍等形式,鼓勵干有所長的法官走上講臺,深化知識共學、經驗共享、難題共研,切實將教育培訓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履職實效。二是要加強傳承幫帶。建立資深法官與年輕法官“一對一”師徒定向幫帶、“一對多”多點培養等機制,通過庭審觀摩、崗位練兵、案例教學等形式,把豐富生動的審判實踐轉化為提高素質能力的教學資源,促進青年法官裁判文書撰寫能力、庭審駕馭能力加速提升。三是要深挖知識富礦。勤于學習上級法院發布的司法意見、典型案例,先進法院、優秀法官總結的類案辦理指南等,領悟其中的辦案思路與裁判方法。同時,精于運用人民法院案例庫、法答網等平臺工具,確保裁判尺度和法律適用統一,善于從中提煉類案審理的共性,把握個案審理的特性,不斷提升裁判說理的嚴謹性、邏輯性,為尋求辦案“最優解”提供智力支持。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賈亞強(作者單位: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
見習編輯:閆鈺|聯系電話:(010)67550827|電子郵箱:pinglun@rmfyb.cn
新媒體編輯:楊書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