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與人民法院教育培訓——慶祝國家法官學院成立40周年”主題征文啟事,才驚覺時光易逝、青春漸老。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員額法官,不知不覺間已在人民法院工作16個年頭了。從基層法院到中級法院,從宣傳專干到調(diào)研專干,再到執(zhí)行局領導、民三庭領導,從只會寫新聞報道到調(diào)研報告、執(zhí)行文書,最后到能駕馭裁判文書,其間種種角色轉化和諸多進步,都深深鐫刻著國家法官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的印記。與學院的“四次”零距離接觸,歷歷在目,激蕩于心。
2012年,我考入湖南省新田縣人民法院。那是一個相對偏僻落后的小縣城,我暗暗下決心,務必要爭取到學院去學習、去深造,去汲取推動司法實踐不斷前行的智慧與力量。這也成為了我日后職業(yè)生涯中一個心之所向、夢之所依的向往。
記得第一次到學院學習是2014年,是我選調(diào)到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二年,當時我擔任研究室副主任。那一次是全國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培訓班,舉辦地點是北京市通州區(qū)天成橋甲1號——學院的老校區(qū)。湖南法院選派了四名干警參加,分別來自湖南高院、長沙中院、常德中院和郴州中院。那次學習,不僅讓我有幸結識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的領導、學院的領導,更讓我對全國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這份理解,如同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以至于后來我深度參與全國法院司法改革工作中,為上級法院提供了大量的司法改革調(diào)研材料,自己撰寫的很多司法改革領域的論文也獲得了很多國家級獎項。收獲滿滿,自豪感油然而生。
謝謝您,學院。是您,讓我站在了司法改革的前沿,看到了法治中國的未來。
第二次到學院學習是2019年12月,那一次是全國法院案例工作培訓班。當時的我已擔任執(zhí)行局副局長,舉辦地點是北京市豐臺區(qū)南四環(huán)西路111號——學院的新校區(qū),從此與新校區(qū)結下了不解之緣。湖南法院選派了三名案例分析寫作骨干參加,分別來自湖南高院和郴州中院。那次學習,我的案例分析寫作能力得到了質(zhì)的飛躍。非常有幸,我獲得了全國法院案例分析征文比賽一等獎,還在全國法院獲獎案例分析分享會上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那一刻,幸福感爆棚。
謝謝您,學院。是您,讓我在案例研究中找到了法治的燈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第三次到學院學習是2024年7月,那一次是全國仲裁司法審查仲裁員、法官培訓班。當時我已經(jīng)是民三庭副庭長,湖南法院選派了三名法官參加,分別來自長沙中院、邵陽中院和郴州中院。尤其讓我激動的是,我萬分榮幸代表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培訓學員在全國法院培訓總結大會上作小組學習討論總結發(fā)言,得到了學員的高度好評,心里美滋滋的。自從在那次學習以后,我的仲裁司法審查案件越辦越好,還受邀到湖南省郴州市仲裁委員會給全市仲裁員授課,得到了所有學員的好評。
謝謝您,學院。是您,讓我在多元解紛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坐標,看到了司法為民的更廣闊天地。
第四次到學院學習是2025年5月,這次是全國法院涉外海事商事審判培訓班。湖南法院選派了十名干警參加,分別來自湖南高院、長沙中院、湘潭中院、岳陽中院、邵陽中院、株洲中院、婁底中院、懷化中院、湘西中院和郴州中院。學成歸來之后,我辦的涉外海事商事案件越來越多,我學習到的涉外海事商事審判知識也越來越多。
謝謝您,學院。是您,讓我在涉外司法的舞臺上找到了自信。
回望來路,不勝感慨:要是沒有學院這個“紅娘”,我不可能受益于這么多優(yōu)秀的老師;要是沒有學院這個“橋梁”,我不可能結識來自全國法院的朋友;要是沒有學院的“溫暖”,我不可能順利成長;要是沒有學院的“關愛”,我的辦案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體現(xiàn)。千言萬語在一躬,千恩萬謝一聲謝。
來源:人民法院報·4版
作者:陳建華(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
見習編輯:姚瀚|聯(lián)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楊書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