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白玉蘭獎,已經落幕,宋佳因拿獎被夸上熱搜;而劉亦菲因為沒拿獎,被白玉蘭的工作人員“發文諷刺”!
還因此扯出了演員面子、圈子規矩、甚至還翻出老賬,鬧到官媒都親自下場點名了...
可是,劉亦菲,真的錯了嗎?
本以為板上釘釘,誰料現場“翻了臉”
白玉蘭開始前,劉亦菲也是相當重視,還因為提名的晚宴,跟LV大牌的重要活動撞日子了,而推掉了本能“保持咖位”的LV活動。
這意思也是相當明白了,在她心里,這獎的分量重得很,而她演那部《玫瑰的故事》也確實受認可,拿了“最佳女主角”提名。
結果好戲來了,等到真刀真槍的頒獎禮大日子,紅毯上星光璀璨,該來的、不該來的都來了一大堆。
更顯眼的是,《玫瑰的故事》劇組里頭,跟劉亦菲搭檔演戲的幾個主要演員,一個沒落全到場了!
而且這幾位還煞有介事,手里都拿著象征那部劇名字的黃玫瑰花,這是扎堆來給自家女主角劉亦菲扎場子、捧人場的!
可左等右等,該來的劉亦菲,沒見著影,鏡頭掃過那幾個拿花的演員,臉上笑著,眼神可老往紅毯入口瞟,盼著人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還是沒來。
于是,那束寓意美好的黃玫瑰,就在鏡頭前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透著一股落寞的尷尬。
可前一天還顯得那么上心,為了提名晚宴連大牌活動都不要,今天就玩消失,這前后的反差,也太大了點吧?
場面一度非常微妙。
于是乎,輿論場上最直接的猜測,像潮水一樣涌來:她是不是提前知道了結果,所以選擇不來當“陪跑”?
這個猜測,刻薄,但符合人之常情...
就在頒獎禮前,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官媒都曾高調宣傳:本屆白玉蘭獎,所有提名者將全員出席。
這不僅是一條新聞,更像是一種主辦方與所有入圍者之間心照不宣的“君子協定”,是對這場行業盛會最基本的尊重。
劉亦菲的缺席,算是打破了這份約定。
白玉蘭主辦方的反應也很快,典禮結束后,官微發布了一條意有所指的博文:“尊重規則,方獲同行尊重”。
字數不多,卻像一記耳光,精準地打在了“不守規矩”的人臉上,緊接著,官媒紅星新聞也下場點名,要求劉亦菲給出一個解釋。
粉絲們急忙尋找理由,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上海暴雨,禮服被泡了”,這個解釋聽起來很有畫面感,卻經不起推敲。
在一個頂流明星背后,一個專業的團隊,難道會因為一件禮服而讓藝人憑空消失嗎?
這種蒼白的辯解,反而讓“輸不起”的說法,顯得更加可信....
如果說缺席只是失了風度,那么真正讓她與獎杯絕緣的,恐怕是更深層、也更敏感的原因...
在官方公布的提名名單上,劉亦菲的名字后面,有一個小小的括號,里面寫著兩個字:“美國”。
翻開白玉蘭獎的歷史,自2007年第13屆以來,最佳男女主角的獎杯,再也沒有頒給過非中國籍的演員。
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行業默契,一個心照不宣的門檻,而劉亦菲過去也曾因國籍問題,在金鷹獎的評選中被直接“移出”名單。
你可以憑作品敲開提名的大門,但在最后角逐這份代表國家級榮譽的獎項時,“國籍”這層玻璃卻堅硬到無法逾越。
而金星那句“如果你拿了外國護照,你就是海外華人,再回來那就是客串”,話糙理不糙,恰好點破了這層窗戶紙....
但拋開國籍這道硬門檻,劉亦菲的缺席,還觸碰了另一條軟規則:圈內人的“體面”....
而這種體面,在其他提名者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輸得起,才是圈里的“體面”
今年白玉蘭這“最佳女主角”,從一開始就爭得跟打仗似的,提名的五朵金花——馬伊琍、楊紫、閆妮、宋佳、劉亦菲,哪個不是響當當的演技派?
手里都有幾部硬貨代表作,觀眾認可,專家也點頭。
而評委會主席是陳寶國,辦事出了名的認真,把提名的那些電視劇翻過來倒過去不知看了多少遍,就為了評得公平、評得讓人服氣。
最后,獎杯到了宋佳懷里。
她憑借在《山花爛漫時》里對張桂梅老師的塑造,贏得了評委會的一致認可。
這部作品被認為能夠“與時代同頻共振”,擁有觸動人心的現實力量,宋佳的獲獎感言,也將所有榮耀歸于角色原型,話里話外,都是演員的謙遜!
反觀其他幾位提名沒中的,像楊紫、關曉彤她們,雖然空手而歸,但人家有始有終,整場活動從頭坐到尾。
楊紫之前接受采訪就說得很透亮,知道得獎機會不大,也想來,哪怕是見見圈內朋友,學習學習前輩怎么演戲,感受感受這個頂級的場面氛圍,都值!
而關曉彤在臺上念獲獎名單,念到蔣欣名字時,激動得聲音都打顫了。
而臺下的幾位女演員,像閆妮她們,聽著蔣欣得獎,眼圈“唰”就紅了,那份高興、那份心疼、那份替同行熬出頭的真心實意,是騙不了人的。
想想蔣欣,以前提名多少回都沒戲,一直陪跑,這次總算媳婦熬成婆了,同行們這份發自內心的情感,特別打動人。
這么一對比,劉亦菲這么大陣仗不出現,在很多觀眾心里頭,就覺得差點意思了,感覺是不是有點小氣?沉不住氣?
甚至有人說,這是“玩不起”、“輸不起”嘍。
所以話說回來,像劉亦菲這樣,早年就拿了外國護照的演員,在一些人心里頭,那份“根”的感覺,“自家人”的味道,還有和國家、社會那種自然而然的情感連接,可能就有點打折扣。
當然,劉亦菲在國內做公益、獻愛心的事不少,正經掏過錢,比如汶川地震、河南水災,她都捐過款,這點大家都看見過,也夸過她好心腸。
可問題是,這些善心、善舉,在白玉蘭獎評委們那,可能是另一碼事,評委們或許覺得:捐款是好事,值得點贊,但這是你個人的選擇和行為。
一碼歸一碼,到了評這個代表國內電視劇表演頂尖水平的獎項時,核心還是看你角色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這個獎骨子里透著的那個味——它更想表彰的是啥?
可能就是那種“我們自己土地上長出來的好演員”、“本土培養起來的驕傲”這種味道.....
平心而論,劉亦菲在《玫瑰的故事》里演得絕對不差,提名就是對她演技的充分肯定。
但要說到白玉蘭“最佳女主角”那個最高榮譽,它所代表的東西,可能遠遠超出了單一角色的演技好壞。
結語
有人說她“輸不起”,也有人覺得是國籍問題卡了脖子,但不管咋說,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在觀眾眼里都不只是個人選擇那么簡單。
官媒都喊話了,說明這事已經超出了娛樂八卦的范疇,成了個需要“給個說法”的公共話題。
至于以后,劉亦菲會不會回應,白玉蘭獎的評審標準會不會調整,這些咱都說不準。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娛樂圈混,演技固然重要,可有時候,無論是演員還是獎項,最終能讓人心服口服的,還是實力和真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