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矛頭直指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稱其公司依賴政府補貼,并暗示可能通過“政府效率部”(DOGE)審查馬斯克旗下企業的合同。馬斯克迅速回應,主張“全部削減補貼”,雙方矛盾再度升級。這一對峙標志著兩人關系的戲劇性轉折——從2024年大選期間的緊密合作,到如今因政策分歧公開互嗆。
矛盾的焦點是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該法案計劃削減新能源補貼(包括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同時增加軍費和邊境安全支出,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聯邦債務3.8萬億美元。馬斯克多次批評該法案“瘋狂且具破壞性”,認為其損害未來產業,并威脅支持法案的議員將在選舉中面臨挑戰。特朗普則指責馬斯克的反對源于個人利益,稱特斯拉因補貼取消可能年損12億美元。
雙方沖突在6月初已現端倪。特朗普曾稱馬斯克“行為不當”,馬斯克則反擊稱特朗普“忘恩負義”,甚至一度暗示其與“愛潑斯坦案”有關聯,但隨后刪除帖文并表達悔意。7月1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及是否考慮驅逐馬斯克(南非裔美國公民),回應稱“得考慮一下”,并警告“失去的可能不止補貼”。馬斯克則以“克制反擊”的模糊表態回應,同時重申反對債務擴張的立場。
經濟影響已隨之顯現。6月初雙方首次公開爭執時,特斯拉股價單日暴跌14%,市值蒸發超1500億美元;7月1日特朗普威脅審查補貼后,股價再度下跌約7%。政治層面,共和黨擔憂馬斯克的反對可能影響2026年中期選情,而馬斯克發起的新政黨“美國黨”投票倡議獲得80%參與者支持,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
從共同推動政府效率改革到因政策分歧公開對立,特朗普與馬斯克的沖突折射出美國在財政政策、產業導向上的深層博弈。隨著“大而美”法案進入參議院最終投票階段,雙方的對峙或將持續發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