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漸起的盛夏,剛剛經歷高考的學子又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開始青春的新追尋。站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志愿填報看似簡單的表格里,卻承載著莘莘學子厚重的夢想與期待。
在這充滿無限可能的時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獨有的開放姿態與深厚底蘊,向每一位追夢學子發出誠摯的邀請。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2025廣外本科招生的“亮點”,錨定前進的方向——
6月15日,廣外白云山校區迎來了“六秩芳華,語你相遇”校園開放日活動,介紹學校2025年普通高考招生政策
熱門與優勢專業招生計劃持續增加,選考科目限制少
2025年,廣外招生計劃總數5310名,相比去年小幅擴招,將更多通往廣外的鑰匙遞向學子。其中,在廣東省普通高考招生計劃為4157名,包括面向省內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地方專項計劃”160名,普通類(歷史)1371名,普通類(物理)2473名,藝術類153名;在外省招生計劃1062名;此外,還有對內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和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學生轉入等91名。
廣東省招生計劃
增加招生計劃的同時,廣外進一步加大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力度,動態調整各專業招生計劃,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國家人才需求導向、區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法學、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中國語言文學類、計算機類、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等專業(項目/類)招生計劃數增幅較大;會計學、漢語言文學(師范)、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招生計劃較多,考生被上述專業(項目/類)錄取的幾率將進一步增大。廣外打造多個“王牌”專業組,盡全力滿足學子所需,讓其有機會在熱愛的領域探索。
新增10個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和4個專業
以“國家戰略所需、灣區發展所向、廣外專業所能”為核心,廣外雙學士學位項目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通過專業交叉、實踐賦能、知識融合三大支柱,打造“專業精、外語強、視野廣”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著力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職業發展競爭力、跨學科融合能力以及全球勝任力。
作為廣東省首家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建設高校,廣外今年新增10個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共開設19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已形成復合培養的示范效應,為學子勇敢站上世界舞臺夯實基礎。
近年來,廣外立足國際化辦學優勢和多學科多語種特色,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學校本科專業結構,并通過專業融合創新,持續推進專業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
2025年,廣外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保加利亞語、斯瓦希里語4個專業首年招生,為青年學子帶去更多的選擇機會——
人工智能
專業致力于培養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核心方法和關鍵技術,深度聚焦生成式大語言模型等語言智能核心領域,能夠解決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專業充分發揮廣外國際化辦學特色、外語和經管法等多學科優勢,面向外貿跨境電商與小語種領域,依托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資源,強化產教融合,致力于培養具備理解數據、管理數據及應用數據能力,能夠勝任大數據分析、數據管理與治理及智能化商業決策等工作的國際化經管創新人才。
保加利亞語
專業實行“保加利亞語+英語+專業素養”和跨學科“微專業”培養模式,培養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適應我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保加利亞語專業人才。
斯瓦希里語
斯瓦希里語是非洲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圍最廣的本土語言。廣外斯瓦希里語專業將培養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法律、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斯瓦希里語專門人才。
在粵招生院校專業組進一步優化,國際組織創新班選拔名額增加
為滿足廣大考生對財會類專業的報考需求,廣外將財政學類、會計類專業組合成復合財會菁英人才組,組內包含: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即原“工商管理類(會計學院)”三個專業不再按大類招生,分為三個專業進行招生]以及財政學類(含財政學、稅收學兩個專業)。
今年,廣外繼續設置中華文化與國際傳播人才組、復合型多語拔尖人才組、全球經濟治理人才組、卓越涉外法治與商科人才組四個特色專業組;其他專業組按選考科目以及學科門類進行劃分。各專業組內專業變化較小。
2019年始,廣外率先在廣東省高校中開展國際組織人才本科培養專項工作。目前,共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翻譯和法學四個國際組織創新班,國際組織創新班面向全校新生(藝術類、合作辦學不參與)進行選拔,有針對性地鍛造其相應的能力,為有志于全球治理的學子搭建通向國際舞臺的階梯。
此外,為順應全球化發展需要與新時代對于多語師范人才需求,廣外今年新增國際商務(創新班)和英語(英日雙語師范),同時增加40個國際組織創新班選拔名額,為更多有志于投身國際組織的學子提供學習機會。
人工智能(AI)課程覆蓋全校新生,三次轉專業機會
緊跟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廣外一體推進通識課程改革,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從2025級學生開始,人工智能(AI)通識課程將作為通識必修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學校還將采取AISP(AI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專門用途人工智能模式,個性化設計符合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課程,形成廣外特色的人工智能課程群,助力學子窺探專業最前沿。
求學廣外,學生將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文化,參與豐富的實踐活動,不斷鍛煉強大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在人生的舞臺上綻放屬于青春的獨特光彩。
學生可以在本專業學習中愈發堅定所愛,也有機會在徘徊迷茫后“變道而行”,在新的領域綻放光芒。目前,廣外本科生在校期間有三次轉專業機會:第一次是根據學校公布的創新班選拔條件自愿申請,經創新班所在學院考核錄取后,進入創新班就讀;第二、三次分別是參加第二、四學期的全校范圍轉專業,學生轉出時實行“零門檻”(即不設條件),讓學生面對心中所向,勇于掌握人生軌道的主動權。
轉入專業根據接收能力和專業要求提出轉入條件并提前向學生公布。根據相關規定,每個學生在校期間最多只能轉一次專業。具體政策和要求以當年政策和通知為準。
如今,具有鮮明國際化特色的廣外,已與66個國家和地區的511所高校及學術機構建立起合作關系,學生出國資助項目多、出國機會多,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崗位多,畢業生升學率高、競爭力強、就業機會多……這片土地的無限魅力,還等待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你親自探尋,感受其中的美好。
六秩芳華,語你相遇。2025,歡迎廣大學子選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這里書寫屬于自己的嶄新篇章。
文章素材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網/官微、廣外招辦官微、廣外學工官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